学校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学校精神、风气、制度、行为和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教育观念、办学品位和特色追求的积累与总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优秀的学校文化就俾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和左右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优秀的学校文化是经过多年积累, 一点点融入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的。学校失去了文化支撑,师生的精神家同就会逐渐荒芜,学校的办学层次也将流于平庸。
从外部看,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机制已逐步
建立。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各校硬件建设水平大面积提升并走向规范。学校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进人了从外部建设转向内部建设,从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招生制度的改革逐渐为每所中小学的发展提供了公平的机遇和自主创新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以学校文化为抓手,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已成必然:
从内部看,基础教育深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引发了诸多冲突和矛盾,其实质是新旧教育文化的冲突。因而,学校发展有着新的需求和动力,急需建设一种以师生为本的新文化。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不断唤醒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不断提升学校自主创新的能力,催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建构属于学校自身的文化逐步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和动力
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全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培育学校文化正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因为学校文化具备战略制高点的性质.它统领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制度与组织等;学校文化还具备激发学校内部活力的功能,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自主创新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执行外部命令和满足外部的需求。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发展战略,可以提升学校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
如何培育学校文化?由于学校文化是个性化很强的内涵建设,不同学校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生源水平存在着差异,不可能有统一的程序、方法和进度,所以,这里仅就学校文化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表述。
第一,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和学校发展愿景。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的领导方式导致一些学校的“同质化”倾向,缺乏自己的办学个性。实际上,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是共性的,但每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愿景、生源水平、办学条件,特别是教师队伍,是明显不同的。只有承认差异,才能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实现个性化办学。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很显然,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肩负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可能统统都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表述所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的发展目标。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把学校办成什么样,是每个校长心中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追求,关键在于要确立积极的、可以实现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认可和追求的奋斗目标。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价值取向。
第二,发现、发掘办学优势和自身的长项,解读学校文化现象。
学校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长河,按照一定的流程前行,校长、教师和学生天天在学校活动,开学、期中、期末、毕业、升学、招生,年复―年。每所学校在其中形成着各自的精神、风气、习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这是一所学校不因学校迁址或更换校长可以轻易改变和推翻的文化传统。应该说,任何一所学校、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办学优势、优点和长项,当然,也有各自的办学劣势、缺点,只不过缺少记录、挖掘、整理和提炼。
这就需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进行深思和回顾,通过干部教师的深入研讨,通过对学生,包括毕业生进行访谈和调研,更多地了解学校值得倡导的精神,最能吸引师生、感动师生的教育活动,最令人信服、有积极执行力的举措、制度。记忆最深刻的教师和课程等,还可以向家长、向社区征集对学校的印象及学校在周边环境中的影响。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地挖掘,使学校优势凸显出来。其实,这个过程也正是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摒弃歪风邪气的过程,是学校发展中的自我解读、自我革新,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一所学校,不管历史长短,不论是何类型,一路走来的优势和长项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
第三,梳理、反思学校的文化积淀,培育学校文化。
在充分发掘学校的文化现象后,要进行梳理和分析,剔除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成分,沉淀先进的、可培育的冈素,最终确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内容。选择和判断本校文化内容,关键是科学沦证,在深入研讨“为什么”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师生共同认可的先进文化。
经过科学选择和判断所建构的学校文化,还需要传承、培育和创新。学校要抓住各种时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师生进行展示、宣传和解读,让师生在实践中感受本校的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以获得师生的认同,并自觉地体现在教和学的行动之中。
第四,引领和培育学校文化是校长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
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论认识如何,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是否具有文化自觉性,决定着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厚度与宽度。校长的文化素养
包括校长的学识、思想、品位、风范,对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校长的价值观、信念、理想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确立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机制,构建管理体系,不断修正目标,创造新的特色。要准确解读本
校发展的历史,挖掘学校沿革与发展中的文化脉络,分析和反思学校当前的价值取向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差距,并通过自己的判断,选掸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类型和重点项目,真正解决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影响学校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五,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共同创造、发展和弘扬学校文化。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更是学校文化的直接传播者,他们通过课程与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因此需要增强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对本校文化特色的自豪感,应积极发挥他们各自的能力和特长,壮大本校的文化,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既是学校文化的参与者、体现者,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离开了学生.学校文化就失去了继承性,不再具有生命力。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不仅要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还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更多的感动和感悟中,在巨大的感染和启发中形成弘扬学校文化的自觉性。(作者系南开区教育局局长杨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