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装修与公民道德建设 -凯发官方首页

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专家说 您所在的位置:凯发官方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说 >

学校文化装修与公民道德建设

作者:时间:2015-12-17 16:48:26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文化时代的到来使校园文化在培育公民道德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民素质,特别是公民的道德素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基础。德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然而,现实德育实效性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时代的到来,使校园文化成为改变德育现状和对培育公民道德具有重要影响的角色。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绝非是完全自然的过程,它是由社会发展对个人提出要求,并通过教育(当然包括德育)和相应的社会实践的作用才得以实现的。因此,从一定角度上说,公民道德建设,就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公民应具有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并通过各种形式,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
    公民道德重在“养成”。公民是公民道德的唯一主体。德性是个体存在的现  实形式,德性缺乏的公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穗是生活内在的规则。规范是  从社会价值趋向等方面制约着理想人格的形成与塑造,而规范的现实有效性又要  以德性来加以担保。所以,公民道德建设将不再单纯是把道德规范从外部施加给  公民,而是以人为本,把道德作为公民的内在需要,把公民作为成长着的道德  主体来培养,使规范内化为公民的“德性”,以促进人的德性的发展。人的德性  又必须以德行加以确证。德性如果不能在生活中化为德行,就不是真正德性。
三)化德性为德行
  德性的外化并不是一种远离日常行为的过程,化德性为德行也不一定表现为惊天动地之举,相反,它更多地内在于生活世界中的日常行为,更多道德行为则是基于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固定化、自动化的习惯。所以德行的养成,不仅指课堂上接受教育,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不断加强修养,使德行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自觉的道德自律。同时,美而善的生活也要求道德主体每时每刻、每件事情都要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自己,积少成多、日积月累,才能使个别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非一朝~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养成”教育被认为是德育之根基。提高社会风气,不是某一两个公民的道德素质提高就能完成的,公民道德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公民;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实现的,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打持久战。虽然养成教育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种,如训练法、说理法、强化法、榜样法等。但是,对于公民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受教育的主体,还是开展教育的时间性,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全体公民的参与,在全社会广泛地、长期地开展,这种教育
活动只有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某种环境、某种氛围才可能广泛丽持久地开展。
 

\

科技馆
 

\

 

\

 

\

 

\

 

\

 


精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