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润育仁爱、泽能立远|滁州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 通知——北京金火炬环境06-22
- 不同风格的校园休憩座椅05-25
- 打造以“爱”为核心的校05-13
- 墙文化|不一样的“隔离”05-09
- 你知道未来学校的样子吗04-29
中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介绍
作者:金火炬校园文化设计中心时间:2016-09-07 11:31:18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而且也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和驱动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富有,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流淌的思想,是人必不可一的基本素质。一个人没有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素养,使有足够的聪明,也不是大智慧,也永远成不了大器。文化不仅在道德建设中具,重要地位,而且也在道德建设中起着巨大作用。作为一个自然生命体,唯因,有文化,才使其获得了超越自然生命体的崇高涵义。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生命的然群落而客观存在,唯因其具有文化,才获得了有序的衍进能力和丰富的时意蕴。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公民。”①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珠对正在成长成材的青年大学生来讲,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尤其重要。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乜日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断涌现,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有利一大学生开阔眼界,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自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但同时,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击,这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现代大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仅是;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创新基地,更承担着示范和辐射的责任。校园文化具有重要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理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国内外名校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不仅在于学校规模、学科次、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硬件建设上,同时也表现在文化建设上,其悠久的历史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声名远扬的校训,严谨的校风和学术氛围,师生中约定俗的习惯,甚至校园内的一座小楼、一个亭台,一条林荫道,都能透示出深厚的、特的校园文化底蕴,即该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哲学思想、人类价值观念。未高校竞争,从很大程度讲,就是校园文化的竞争。对企业来讲,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商职院校来讲,校园文化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成为一种独立于传统高等教育形式的“高等教育”,我们所谈的“高职”大概相当于西方的“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即面向技术员、工程师层次的职业人才的教育。加塞特的《大学的任务》认为“文化的教学和传递”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强调大学应该通过广博的文化教育培养“全人”,这可以说是最先以文化的视角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理念。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的理念》认为大学不仅应该是专业性质的学校,更主要的是一种科研机构、一种校园文化中心。阿特金森(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认为大学始终不要忘记应该扮演的角色一一人格的塑造者、价值的批评者、文化的守卫者。20世纪90年代以后,短短十几年,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登上甚至占领了大学课堂。如今,在美国的学术机构中,大学校园文化研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它有自己的杂志、课堂、会议、教授、听众、组织,大学校园文化研究挤进了社会学、文学、人类学、传播学、语言学、历史学,挤进了一切人文科学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隼代中期,国内有关校园文化研究的专著达十多本,文章百余篇,反映了对大学校园特有文化的关注。2l世纪伊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校园文化在社会生活和人的成长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人们不得不从思想意识的更高层面上去思考。2000年,王邦虎在《校园文化论》中,论述了校园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校园文化的主体与客体、校园文化的结构、校园文化的功能与价值、校园文化的营造等方面的问题。2002年郑慎德等著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发展的历史轨迹、先进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前瞻性进行了研究。2004年刘德字的《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在校园文化的类别划分和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发达国家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特点。李友清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是第一本专门讨论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书。2005年,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杨泉良、赵宗尹,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校的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撰写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稿》,该书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强调了文化环境、氛围对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巨大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太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晚,文化积淀少,尤其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作为以育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每项具体任务都离不开文化引导、熏陶和渗透,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承载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文化要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为终极价值,技能的培养也只能有文化的参与,形成人文视野的技术,才能使技术获得生命的活性。
办离职院校就是要办文化氛围,我国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曾提出校园文化“泡菜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h、白菜的味道,学校全部工作就是调整好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学生在校期间更重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环境和氛围是在一个群体中互相影响,可以导致同化的力量,一个人长期置身于这个群体,耳濡目染,日久天长,就会熏陶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
2004年,我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全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尤其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学校应通过塑造浓厚、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但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新兴的一种办学类型,由于历史短暂,缺少历史文化积淀,加之激烈的生存竞争,造成学校急功近利的应对,使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学校恒久生命主题被忽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传授与文化脱节、能力培养与人文修养背离、单纯技能的提侣和强调,淹没了文化建设应有的位置。人类进入21世纪,多种文化不断地冲突和融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中国应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竞争力,其中包括文化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管理文化、道德文化、人文与科技文化的综合性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变革在高校的折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高职院校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对于教育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优良的人文素质,实现高等教育造就道德品质高尚、智能结构合理、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至关重要。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书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是广义的,即“校园文化就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以及创造过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的积淀和提炼,以学校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办学作风和道德行为准则为核心,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赢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的,高职院校的产生,就是高校创新的一种表现。常为新的高校必能创造常为新的校园文化,常为新的高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目前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也有分为五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本书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处于浅层次的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文化设施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等;深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则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以及文体活动等。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行为文化是教职工、学生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院精神风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共同价值观的诠释和折射。行为文化主要由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行为环境三个要素构成。行为方式是人们行为的具体表现,人们选择行为方式的标准就是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又必然受到行为环境的约束和导向。所以,价值取向是行为文化的核心,行为方式是行为文化的表现,行为环境是行为文化生长的土壤。精神文化则属于较高层次,健康、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耍具有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最终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校园文化既担负育人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责,校园文化起点要高,要富有激情,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有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作为以育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每项具体任务都离不开文化引导、熏陶和渗透,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承载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文化要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为终极价值,技能的培养也只能有文化的参与形成人文视野的技术,才能使僵死的技术获得生命的活性。
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中国一流大学,在抗日炮火中同赴国难,在长沙建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至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解散。西南联大仅
存在九年,但此后70年,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其辉煌成就和办学精神。作为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当时的西南联大,物质生活条件虽然恶劣,但师生始终保持乐观精神.身后是抗战烽火,面前是艰
苦环境,西南联大仍培养了大批栋梁,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等。在物质文化形态上,联大正在消逝,但是联大体现的中国大学文化精神不因物质形态的损毁而消逝,将时刻昭示世人。
西南联大精神留予当代社会和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予人以深思和启迪,永远让人景仰和传承。在现代大学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育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等方面,西南联大
精神,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熔联大精神于现代大学的建设理念及过程中,必将顶起现代大学的精神脊梁,也必将激励一代代后继者秉承联大的崇高精神,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而
不懈奋进。中国大学教育应向提倡完整人格教育、通识教育和以“刚毅坚卓”为校训的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学习。
大学之为大学,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笔者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撰写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这部专著。
本书打破常规,按精神文化篇、行为文化篇、制度文化篇、物质文化篇排列,把精神文化排在首位。
全书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工作中的地位,强调了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对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巨大作用,通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归纳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和解决办法;垒书从学生活动到教学过程,从部门的文化定位到具体分工,从制度建设到行为文化的营造,涵盖了学校方方面面的i作,是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全书采用松散体系的结构框架,全书分为四篇、十六章,每一篇的四章构成一个体系,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探索,留下一个适应于文化自身活性特点的空间。
笔者理论研究的基点,是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讨论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中,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正在逐步形成系统的新学科研究,本书研究的角度自认为新颖、实用性较强,研究成果将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由于作者能力、水平、见识所限,免不了认识上的误差和不足,敬请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性要求,
提出批评指正。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公民。”①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珠对正在成长成材的青年大学生来讲,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尤其重要。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乜日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断涌现,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有利一大学生开阔眼界,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自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但同时,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击,这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现代大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仅是;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创新基地,更承担着示范和辐射的责任。校园文化具有重要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理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国内外名校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不仅在于学校规模、学科次、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硬件建设上,同时也表现在文化建设上,其悠久的历史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声名远扬的校训,严谨的校风和学术氛围,师生中约定俗的习惯,甚至校园内的一座小楼、一个亭台,一条林荫道,都能透示出深厚的、特的校园文化底蕴,即该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哲学思想、人类价值观念。未高校竞争,从很大程度讲,就是校园文化的竞争。对企业来讲,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商职院校来讲,校园文化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成为一种独立于传统高等教育形式的“高等教育”,我们所谈的“高职”大概相当于西方的“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即面向技术员、工程师层次的职业人才的教育。加塞特的《大学的任务》认为“文化的教学和传递”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强调大学应该通过广博的文化教育培养“全人”,这可以说是最先以文化的视角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理念。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的理念》认为大学不仅应该是专业性质的学校,更主要的是一种科研机构、一种校园文化中心。阿特金森(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认为大学始终不要忘记应该扮演的角色一一人格的塑造者、价值的批评者、文化的守卫者。20世纪90年代以后,短短十几年,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登上甚至占领了大学课堂。如今,在美国的学术机构中,大学校园文化研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它有自己的杂志、课堂、会议、教授、听众、组织,大学校园文化研究挤进了社会学、文学、人类学、传播学、语言学、历史学,挤进了一切人文科学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隼代中期,国内有关校园文化研究的专著达十多本,文章百余篇,反映了对大学校园特有文化的关注。2l世纪伊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校园文化在社会生活和人的成长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人们不得不从思想意识的更高层面上去思考。2000年,王邦虎在《校园文化论》中,论述了校园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校园文化的主体与客体、校园文化的结构、校园文化的功能与价值、校园文化的营造等方面的问题。2002年郑慎德等著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发展的历史轨迹、先进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前瞻性进行了研究。2004年刘德字的《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在校园文化的类别划分和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发达国家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特点。李友清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是第一本专门讨论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书。2005年,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杨泉良、赵宗尹,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校的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撰写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稿》,该书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强调了文化环境、氛围对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巨大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太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晚,文化积淀少,尤其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作为以育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每项具体任务都离不开文化引导、熏陶和渗透,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承载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文化要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为终极价值,技能的培养也只能有文化的参与,形成人文视野的技术,才能使技术获得生命的活性。
办离职院校就是要办文化氛围,我国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曾提出校园文化“泡菜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h、白菜的味道,学校全部工作就是调整好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学生在校期间更重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环境和氛围是在一个群体中互相影响,可以导致同化的力量,一个人长期置身于这个群体,耳濡目染,日久天长,就会熏陶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
2004年,我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全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尤其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学校应通过塑造浓厚、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但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新兴的一种办学类型,由于历史短暂,缺少历史文化积淀,加之激烈的生存竞争,造成学校急功近利的应对,使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学校恒久生命主题被忽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传授与文化脱节、能力培养与人文修养背离、单纯技能的提侣和强调,淹没了文化建设应有的位置。人类进入21世纪,多种文化不断地冲突和融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中国应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竞争力,其中包括文化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管理文化、道德文化、人文与科技文化的综合性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变革在高校的折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高职院校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对于教育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优良的人文素质,实现高等教育造就道德品质高尚、智能结构合理、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至关重要。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书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是广义的,即“校园文化就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以及创造过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的积淀和提炼,以学校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办学作风和道德行为准则为核心,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赢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的,高职院校的产生,就是高校创新的一种表现。常为新的高校必能创造常为新的校园文化,常为新的高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目前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也有分为五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本书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处于浅层次的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文化设施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等;深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则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以及文体活动等。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行为文化是教职工、学生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院精神风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共同价值观的诠释和折射。行为文化主要由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行为环境三个要素构成。行为方式是人们行为的具体表现,人们选择行为方式的标准就是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又必然受到行为环境的约束和导向。所以,价值取向是行为文化的核心,行为方式是行为文化的表现,行为环境是行为文化生长的土壤。精神文化则属于较高层次,健康、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耍具有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最终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校园文化既担负育人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责,校园文化起点要高,要富有激情,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有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作为以育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每项具体任务都离不开文化引导、熏陶和渗透,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承载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文化要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为终极价值,技能的培养也只能有文化的参与形成人文视野的技术,才能使僵死的技术获得生命的活性。
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中国一流大学,在抗日炮火中同赴国难,在长沙建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至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解散。西南联大仅
存在九年,但此后70年,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其辉煌成就和办学精神。作为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当时的西南联大,物质生活条件虽然恶劣,但师生始终保持乐观精神.身后是抗战烽火,面前是艰
苦环境,西南联大仍培养了大批栋梁,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等。在物质文化形态上,联大正在消逝,但是联大体现的中国大学文化精神不因物质形态的损毁而消逝,将时刻昭示世人。
西南联大精神留予当代社会和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予人以深思和启迪,永远让人景仰和传承。在现代大学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育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等方面,西南联大
精神,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熔联大精神于现代大学的建设理念及过程中,必将顶起现代大学的精神脊梁,也必将激励一代代后继者秉承联大的崇高精神,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而
不懈奋进。中国大学教育应向提倡完整人格教育、通识教育和以“刚毅坚卓”为校训的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学习。
大学之为大学,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笔者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撰写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这部专著。
本书打破常规,按精神文化篇、行为文化篇、制度文化篇、物质文化篇排列,把精神文化排在首位。
全书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工作中的地位,强调了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对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巨大作用,通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归纳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和解决办法;垒书从学生活动到教学过程,从部门的文化定位到具体分工,从制度建设到行为文化的营造,涵盖了学校方方面面的i作,是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全书采用松散体系的结构框架,全书分为四篇、十六章,每一篇的四章构成一个体系,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探索,留下一个适应于文化自身活性特点的空间。
笔者理论研究的基点,是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讨论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中,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正在逐步形成系统的新学科研究,本书研究的角度自认为新颖、实用性较强,研究成果将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由于作者能力、水平、见识所限,免不了认识上的误差和不足,敬请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性要求,
提出批评指正。
- 上一篇:学校装修设计注意事项
-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