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文化塑造与校园建设 -凯发官方首页

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凯发官方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特色校园文化塑造与校园建设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7-29 14:21:42来源:佚名 点击量:0

        特色校园文化既是培养优秀师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师生独特气质养成的核心依托。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与交汇下形成的。如何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如何利用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当代校园师生独特气质,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实践问题。从校园文化内涵入手,分析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期望能够实现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师生独特气质养成的双重目标。

     一、校园文化的形成

  1.与社会文化互动融合的校园文化 
  优秀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融入社会,落后的、腐朽的校园文化阻碍学生融入社会。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的社交方式习惯会影响他们在社会中的发展。校园文化所带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校养成刻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面对生活、工作压力时才能优质高效地应对挑战。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同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正向发展,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当代大学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就意味着拆除横亘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表现在观念、制度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围墙”,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2.景观设计中体现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可视性的物質景观,“大学校园的建筑空间应该是具有‘场所精神’的文化圣地。”这些物质景观直观体现着校园的历史文化、学校办学特征和整体风格。人是感性动物,自然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师生在校园里,每时每刻都在与这些景观亲近接触,师生在这些物质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得到塑造,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例如,曲阜师范大学里的孔子像是一大景观,学生们在孔子像下晨读晨练,在夕阳下讨论争辩,在孔子学而不厌、勤于思考等优秀精神品质的熏陶下,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 
  3.高等远程教育等新媒体教育方式下的校园文化 
  高等远程教育方式下的校园文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虚拟网络为载体而发展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但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在内涵上有所区别:物质文化主要指网络硬件支持下的网络文化环境;制度文化是为确保远程教育顺利开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精神文化是指师生通过远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精神风貌。新媒体教育方式下,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普及校园网络的运用并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使师生在运用新的网络教育载体学习的同时分辨真假信息,自觉吸收网络正能量。 
\  
 
    二、校园文化:师生独特精神气质养成的核心依托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因学校存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形态各异、层面多样的文化现象,是学校的灵魂。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人们众说纷纭。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即高校的有形文化,主要的物质载体如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图书馆、校园道路等可视性设计。二是精神文化,主要指高校的精神追求,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创新精神和科学文明精神,如校园风气、教学风气、学习风气、班级风气等。三是制度文化,高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与规范章程以确保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校训校规、班纪班规、学生守则及考试规则等都是制度文化在高校中的体现。四是行为文化,由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各式各样的学术、文艺活动,例如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阅读经典”青年论坛等学术活动;校园“十佳歌手”、五人制足球比赛等各种社团文艺活动。五是网络文化,如今的“互联网 ”时代,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网络文化主要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如学校的网上图书馆、网上精品课程等。 
  2.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 
  大学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需要扎扎实实的沉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的结合体,其作用小到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校园文化能充分体现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与传承沉淀而形成的独特精神内涵和气质,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三种精神,即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可见,大学精神是大学之核心,是大学存在之根基,“大学精神乃大学之魂。”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处处体现着大学精神。如某高校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着对知识锲而不舍的追求,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这不仅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院校的品牌优势。 
  校园文化能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大源泉,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校园文化有巨大的凝聚力,使人们尤其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团结在社会主义的阵营下,为祖国的复兴与发展做贡献;其次,校园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最后,校园文化彰显着巨大的创造力,不断地为社会输送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体现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校园文化能推进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互动性。“所谓素质教育,是人们针对传统应试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尝试。”[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所需要的“好学生”并不是只会学习,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孕育“好学生”的摇篮,也是锻造“好学生”的熔炉。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给学生接触社会文化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为师生与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先进的教育,而且可以保证学校在不与世界文化、教育脱轨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使大学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大学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互动的桥梁,也是其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 
  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集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观表明了其学校特色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推动学校迈入下一个高阶。 
       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它的形成不仅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建设,还需要高校之间互通有无、密切交流碰撞出新的活力。高校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鼓励师生摸索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支持新型师生关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的塑造和师生独特气质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同向发展,师生将创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师生气质,创建一流并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