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管理,学校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是学校品牌的竞争。中国伦理协会德育专业委员会校园文化研究中心在协助全国各类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长期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体系。校园环境建设是树立和展示学校形象,维持学校正常运作的物质前提,目的是提升校园的环境品质,为师生提供舒适、优雅、美观、实用且具备一定教化功能的场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比如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基本属性确立符合该校的主题和文化符号,后边所有的建设都应以该主题为核心而展开。
以人为本不是一堆简单的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地关心人、尊重人、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为师生建造与人亲和的环境和设施,改善师生工作、生活、娱乐的环境,寓教于环境,用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桌一凳、一亭一廊等体现人文关怀,以硬件设施为载体探析校园含义,明喻或隐喻学校的治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人文传统、制度建设、历史积淀、历史景观、历史人物、历史形象等,它是一个学校一直传承的传统与历史精神,是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可以从校园文化的性质出发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物质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硬件,如学校建筑的布局,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学校的这些硬件,作为学校文化的物质构成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学校的精神文化指那些抽象的、观念性的文化软件,如校园精神、校训、学术氛围、校风传统,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演出与展览,人文艺术讲座,经常开展的辩论赛、演讲赛、运动赛、征文大赛、文化艺术节等,这些文化偏重于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与养成,这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与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崇高的冲动。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形象文化建设,这几个方面建设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歌、教风、学风等内容。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精神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它们与校训等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校园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 “学校精神 ”,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 学风 、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强制性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大学的灵魂是它的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创新之意识,自由之思想,科学、人文之传统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最重要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由于历史的不同,以及地域文化与学科差异的影响,不同大学之间又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和精神,这是大学在共性之外的特色与个性。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百年名校的校训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浙江大学的为“求是创新”;武汉大学的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高度凝练,朗朗上口,言简意赅,深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用最简短的词组,反映了这些名校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理念以及办学特色。校训用寥寥数字或者数十个字,传达着一个学校的价值观,一种倡导的行事风格。 校训是一把标尺,激发师生的进取心,劝勉师生向共同的价值观靠拢,莘莘学子走向社会以后,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校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校训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社会认可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相当大的宣传作用。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它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成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进而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强化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加强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科交叉、相互渗透,进一步发展我校的学术特色,促使高素质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形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直接关系学校育人环境、声誉和社会影响。学校形象包括对外整体形象展示和校园环境面貌两个方面。形象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凝重与活力,又要体现学校的特色与风格,更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按照“绿色、高雅、优美、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中国是崇尚文化的社会,校园文化也成了社会的景观之一。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成了游人参观旅游的胜地,就很好地说明了大学校园文化的示范性、灌输性、感染性、渗透性等特性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的进步方向。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对师生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师生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师生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师生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