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主要包括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三类人的行为,反映的是与社会大众群体行为文化相区别的特殊文化魅力,是高职院校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折射,也是高职院校精神、办学理念、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一、概 述
高职院校行为文化,作为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所高职院校历史文化传统与积淀在当下阶段的显现。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学”和“行”。“学”包括教师的学识、学生的学风,也包括高职院校教学科研行为中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行”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交流、交往和待人接物,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影响下的行为方式。高职院校是社会的理想型创新型组织,理应产生思想和学问,成为最文明、最具理性、制度最为完善的机构,并为社会提供的行为示范模式。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经济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应当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高职院校行为文化中的“学”与“行”,就有着特殊的意昧。这两个方面既是对高职院校师生提出的要求,也揭示了高职院校的独特性和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想与目标追求。
高职院校行为文化从一个侧面,可以折射出高职院校应承担的社会使命。一定程度上,高职院校应该是一种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高职院校的核心使命是满足公共信托,为这一代和下一代人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培养来自不同社阶层的学生的能力,教育最聪明的学生,并通过研究、学识和创新,为国家的不断发展和改良作出贡献。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个维度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毫无关联的,相反,四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一个丰富的、系统的体系,这个体系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如果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表层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次。一般而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可以概括为高职院校精神、目标理念、核心价值、素质行为、制度管理、阵地建设、校园环境和高职院校形象等,其表现形态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种文化形态。其中,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是灵魂与核心,高职院校行为文化是过程与推动,高职院校物质文化是载体与基础,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条件与保障,四者在交融互动中,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形成丰富深刻的内涵、创新进取的品质。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行为文化由来已久。但在我国,人们自觉的探讨校园行为文化,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它,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自1986年掀起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轮高潮以后,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在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如今纵观高校的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从高校师生具体行为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长期性、稳定性的,能反映日常真实和本质的行为叫抽象行为,师生的这种抽象行为体现了高校的行为文化。强调和加强行为文化的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是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的关键,对真正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