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需要把道德建设作为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切人点和载体,将道德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良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方能奏效。高职院校道德建设重在建设。高职学生道德建设的载体,不外乎课堂教学、环境熏陶和习惯养成。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以道德建设必须贯穿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高职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遣和主体意识的培养。目前的“两课”教学必须改革,因为“两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公共课程,一味地灌输政治理论知识;而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有说服力地解决高职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如腐败问题,收入悬殊问题,失业问题,把“两课”当成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来对待。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着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要围绕学术活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要开展经常性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学校的学术活动尽可能让高职学生参加。高职学生对著名专家学者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倾向,在学术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让高职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汲取营养,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道德建设的目标之一。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校园环境与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要积极建立道德建设的载体,注重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普讲座,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扩大知识面,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又如聘请社会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开设讲座,介绍他们成功创业的经历和经验。再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摄影、书画,作品展,举办艺术节、文化节、体育
比赛等,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可以在丰富的丈化活动中陶冶情操,使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高职学生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不是单纯进行道德灌输的客体。灌输是高职学生获得道德认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灌输既不是教育者一方的活动,也不是以教育为主的活动方式,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活动、相互作用的方式。因为思想道德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寓于师生感情互动的富有情趣的场景和过程中,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历来是高职院校道德建设的目标之一。高职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建立健全严明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守则。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统一起来,确保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保障道德建设的制度得到落实。要将道德的原则、规范、要求内化为高职学生道德信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概念首先应当是一个道德概念,因为教育的实践具有道德性质,教育不应也从不在道德上保持中立。古今中外的
教育史都已表明,向受教育者明确表述对某种目的或价值观的正确取向,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天职,教育应该首先是人类一项杰出的道德养成的事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糟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积极推进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高职院校道德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形成浓郁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才能营造优化的高格调高品位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
精神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观念文化,它是指在一定价值目标支配下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思想和观念体系,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对于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包括舆论文化、班级文化、管理文化等几个层面。
一、舆论文化
加强学校舆论阵地的建设,强化舆论载体的教育功能。学校坚持以健康的文化熏陶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先进的理念造就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一)开辟法制长廊,强化德育教育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和责任。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加强了法律道德等文化层面的建设。以楼道空间为载体,以德育橱窗为阵地,强化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我们在橱窗内设置了系列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内容。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要十不准”、“教师礼仪常规”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并以儿童化的语言和漫画的形式在班级板报专栏里进行解读。让师生在“规范”中学会“规范”,在“常规”中养成常规。在文明、礼仪、道德、法制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内化和认同。从而使他律变成自律、自律变为自觉,进而变成自己的行为。
学校设有警校共建办公室、综合治安办公室、德育展室及法制展室。常年聘任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讲课,每一个学期定期邀请区司法局领导到学校作法制报告。学生在专业法官的指导下,开设模拟法庭。通过角色的转化和鲜活的案例,亲身体验了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也让学生在真实的道德情景中,通过不断地吸收,内化、认同和感染,提升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准。
良好的法制环境,严格的制度措施,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规范了学生行为,增强了学生道德法制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准。学校连年被区局安全办评为峄城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先后承办了镇、区安全优质课及德育现场会,今年又荣获市级平安和谐校园荣誉称号。
(二)开创系列名星工程,让名星学生上橱窗
学校德育处采用多元评价办法,制定了系列名生评比方案,分别在班级、学校两个层面开展星级少年评选活动。在教学楼一楼和各个班级墙壁,开设明星风采专厨,把小明星的生活照、简历、信奉的格言搬上橱窗。于是一批批学习标兵、劳动标兵、礼仪标兵、以及文艺星、体育星、丹青星、科技星、孝星等特长生、进步生步入了橱窗。为名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了“我也是个好孩子”、“只要拼搏就能成功”的自信。不仅名生上橱窗,名师也要上橱窗。在专栏中详细介绍名师的业绩和教育理念,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不仅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更是一种氛围,一种催人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氛围。
(三)建设学校广播站、文学社,扩大舆论影响
历经两年的建设和实践,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小主持,已能独立完成广播节目的前期录制和后期制作。课前、饭后,校广播站播出的节目常引起师生驻足细听。一段新闻、一则故事、一篇美文、一支名曲,无不让人精神振奋。学校的语言角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校园内外讲普通话的学生多了起来,有的学生还能来点英语口语。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学校小荷文学社,尽管刚露尖尖角,却也收获颇丰。“校园动态”把学校开展的工作带到了全镇的四面八方;“作文天地”培养了一大批小作家,一些优秀作品被学校集结成书,当成学生的范文,永久收藏,还有多篇作品投寄到省级报社,并得到发表。老师提供的美文欣赏、教学论道、知识窗、英语角等版块的材料也即将归类成册。这不仅是学校的一笔财富,更是对教师的一种尊重与认可。利用广播、校报、校刊等舆论工具,营造精神文化,不仅净化了学校的环境,也净化了师生的心灵世界,从而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
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集体心理氛围和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态度与校风班风的建设。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规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科学兴趣、科学意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积极的校风、班风,提升学校文化
学校的三风一训是在学校传统积淀的基础上认真提炼出来的,是校园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言行举止的一种共同倾向。班风是以潜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学校师生的整体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积极的校风和班风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
我校不仅有严格、规范的校风、校训、校歌,而且要求各班级也建立能体现本班特色和追求的班训、班风、班歌和班徽。如“让童年飞扬”、“闪闪红星”、“让青春的每一刻都精彩”。班训就是班魂,带有个性化色彩的班魂,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校魂,即“为立身打基础,为报国作准备”。健康向上的班风又相互渗透融合成学校积极的校风:“民主、文明、创新”。“敬业、真爱、博学”的教风,“自主、乐学、合作”的学风,已成为学校师生的主旋律。
校歌如同校风一样是班级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我校校歌由学校教语文的杨老师作词,教音乐的郭老师谱曲,多次修改完成的。它是每学期第一节音乐课的选定内容。每一位师生都要会唱,每周升旗仪式及大型集会,唱校歌是特定项目。催人奋进的表现形式,昂扬向上的旋律是我校师生理想和追求的体现。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在校歌的旋律中完成了人生大厦的奠基。
(二)开展活动课程,丰富班级文化
教师们在“全区磨练合格课”的活动中,通过校内研讨、区域交流、网上研修、专家引领,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不仅继承了人类的知识和文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认识到,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拓展和延续,构建多维型、开放式的活动课程体系,开辟立体的多元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潜能的发展,个体素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的做法是:
1.活动课与学科沟通
为深化学科教学,拓展课外知识,学校全天候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图书厨,安排了学生管理员,开办了图书银行,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书林探秘,与大师对话。科学实验室的开放,更为学生找到了乐趣。通过观察、实验使原本模糊的知识更加清晰,感性的知识得到了理性的升华。多媒体教室和网站的开放,更为学生打开了了解世界空间的窗口,从这里他们既验证了课堂知识,又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英语角的设置与开放,也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良好氛围。
活动课的开设并不局限于课程表的安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供选择性。班级配合学校有组织地安排活动内容,如开展“故事大王”选拔赛、“赞美家乡”演讲比赛、“生态与环境”征文比赛、“唱响中国”红歌合唱比赛、“课本剧”表演赛、“英语对话”接力赛、网上冲浪赛等系列化班级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架起了一座座通向成功的桥梁。
2.活动课与社会接轨
立足课内,辐射课外,是开展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途径。诸如: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班级文艺汇演、竞选班干部、导师学生交流会等。课外更是活动的大舞台,如“雷锋周、爱鸟周、植树周、环保周、科技周、爱心周等。
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有创新性和序列性,要走出校门、走向社区,服务于社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与奉献的快乐。“当一天交通警察”、“做一天环保工”、“我与爸妈换岗位”,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寻访甘露沟八大景”,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关心家园,增强生态和环保意识。清明节,祭扫赵杰烈士墓,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革命史和创业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活动课与艺体科技结合
活动课与艺体科技结合,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创办了具有自己本地特色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节。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组织学校艺术团,包括管乐队、民乐队、合唱团、舞蹈队。另有书法、绘画、摄影、剪纸、泥塑等兴趣小组,创办了校园广播站、小荷文学社。学校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两年来六次代表底阁镇组队参加全区比赛,每次均取得很好成绩,在全区小有名气。
为开发学生的素质潜能,使其向多元化发展,各班级由学生自主选择各类兴趣小组,如学科、艺体、科技等兴趣小组。这些各具特色的活动的开展,是素质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科技月里,他们不再向往游戏厅,不再喜欢变形金刚,而是在制作小作品及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这些制度化、自主化、序列化的活动课程,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盘,吸引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学会创造。
三、管理文化
尊重是实现人本化管理的基石。管理要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思考,管理要以个体的需要为前提,管理要建立在信任、理解、沟通、和充满人情味的基础上。在学校营造一个宽松、有序、规范、充满关爱和尊重的适合师生个性发展的工作学习环境。在师生互尊、互敬、互动、互励中,培养师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关心自然的情怀。从学校的制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情感管理等方面,谈一下我们的简单尝试。
(一)制度管理
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文化氛围以及它所起的文化作用。主要包括学校各种教学常规、规章制度以及现实的行为规范等。
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甘沟小学管理制度汇编》。明确规定了教学工作范围和目标要求,学校将每年工作计划的任务目标分解量化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具体到人,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校级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教研组长包学科。实行课堂教学专人节查制、课时教案教研组长日签制、教学常规教导处周抽查制和各项工作学校月量化评比制。人人有事干,人人有事管,工作处处有人抓。
为规范学校管理,强化教职工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按照明确职责、细化管理、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激励先进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教职工量化考核细则》。为保证学校制度的贯彻落实,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我们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与子相配套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人人评价、事事考核,从而产生了一大批模范干部、优秀教师、优秀导师、先进班主任、师德标兵。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管理、系统的评价体系、长效的育人机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二)民主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也是教师。学校要尊重教师在管理中的地位,以全员参与全员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制度大家订,大家的事情大家管,人人都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
1.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学校目标的制定
学校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工作规划,审议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研究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方便教职工参入学校管理,还专门设置了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同时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学校的违规事件一周内予以答复,并对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发放杰出贡献奖。
2.让教师参入学校管理的监督评价体系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评议监督制。学校教代会每年对校领导的办学思想、施政方略、管理方法、工作业绩,进行一年一度的信任度评价,并听取校委会成员述职报告,参入干部量化考评。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校委会评”,评议结果纳入年度量化,并作为评优、奖励的依据和条件。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家长评校”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既规范了办学行为,又提高了管理效益,调动了广大教师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3.在教师中营造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走民主治校之路
在学校营造团结、合作、民主的文化管理氛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效益。我们在教师中大力开展“三讲、三比、一争做”活动,“讲政治,比师德;讲学习,比能力;讲奉献,比贡献;争做创新型教师”。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在全体教师中,弘扬了四种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确立了五种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引导教师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关爱、学会忍耐;学校领导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教师,能以宽广的胸怀理解教师。
(三)自主管理
用关爱和尊重唤起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是民主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学校自主化管理表现在:学校成立了校、级部、班级三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施层层管理,实行学生值勤制度。从到校到放学,从课间操到集会,从秩序到卫生,到处都有学生参与管理的身影。学校“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再次把学生推向了自主管理的舞台。“文明礼仪监督员”承担着学生校服的穿着、红领巾的系带、学生语言与行为的文明等监督与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还表现在学生自主竞选上。班干部、学生会、记者团、小主持、班报校报的编辑都是由自主竞争产生。倡导适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民主化管理模式,以参与管理班务、校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增添了活力和保证。
(四)情感管理
没有爱,就没有奉献,也就没有付出。要求教师对学生付出爱心,校领导首先对教师付出爱心!要让教师有归宿感,对教职工要做到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多信任,生活上多帮助。为教师多办实事,满足教职工生活的需要;多进行感情投入,满足教职工情感的需要;多发扬民主,满足教职工成就事业的需要;多把尺子评价,满足教职工求知进取的需要。
我校过半教师家住城区,由于地处乡村生活不便,学校建立了餐厅,自办了伙房,郭茂华老师为教师做饭,解决了远路教师自带干粮喝清茶的生活困难;学校每年春天免费为教职工查体,并倡导教职工参加文体活动,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和情感的需求,让教师都有优越感。
为满足教师工作的进取心和事业的成就感,我们积极营造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评价环境,建立富有个性的评价机制,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工作,而是对教师工作的全方面综合考核。为教师设立“教学特色奖”、“教学质量奖”、“教学科研奖”、“教学创新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师德标兵”、“优秀导师”、“管理金点子”、“特别贡献奖”等等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在评奖范围,让教师在认可中,体验尊重。
学校建立校务公开制度。对评优、晋级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开条件标准、办理程序、办理结果,不搞暗箱操作,自觉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教师从内心滋生出优越感和正义感。
用爱心培育爱心,有智慧培育智慧;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七做到:“了解、尊重、学习、友爱、相信、教好、依靠每一个学生”; “从最后一名抓起,用多把尺子衡量”,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校的人性化管理,伴随着“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爱心教育工程”的启动,不仅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了基础。“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师生是学校的生命,而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的血液,他维系着灵魂和生命,为师生构建了温馨的精神家园,学校让师生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