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中职高专的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职院校在办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也是全体中职人共同的历史使命。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中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以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扬“学高、身正、敬业、创新”的精神,坚持“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塑造中职高专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中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通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中职院校文化内涵,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增强科技含量,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重在建设,加强管理,和谐发展,彰显特色,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要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增强凝聚力,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
中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争创一流,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弘扬中职精神,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一)、教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改革和创新意识强烈,彰显中职教育特色,体现本校的校风。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完善,铭记校训,构建“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公平正义、安定团结、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和谐校园。
(三)、积淀“正气、灵气、大气”的校园文化底蕴,铸造具有本校特色、在省内中职高专院校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
(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1、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
2、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是中职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要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用人上的民主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
3、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4、要按照“绿色、清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
5、要开展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重视品牌形象的推广,重视公共关系工作,重视学校形象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
——用先进的政治思想武装师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师生。编印供教职工学习的《理论学习参考》,根据形势的发展介绍最新的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教育观念和学校工作。
——重视对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修订校训,继续编写宣传本校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的图书,提倡各系组织力量搜集、研究和编写系史资料,不断丰富校史馆的资料,改进展出形式,使新生入学后的校史教育制度化。
——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
——对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及时组织采写报道,进行广泛宣传。
——重视与学校相关的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的活动,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日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使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把这三个活动办成学校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重视学校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纪念日活动,努力弘扬先师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老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录制有关音像资料。
——加强与校友们的联系,积极宣传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同时,经常组织校友返校为在校师生讲传统、讲创业成才经历。
2、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务委员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工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好双代会;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建设,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行政会议议事规则》《校党政领导碰头会规定》、《教代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各系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时代的要求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整顿,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努力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的问题,解决有些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对全校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解决学校规章与国家法律及上级部门的有关法规不相融通的问题;解决部门规章之间不能融通的问题。
——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
——将全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汇编为《校典》,作为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依据。积极推进建立本校《章程》的工作。
——加强法制教育,做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和遵守学校《校典》工作的监督。
3、实施师德建设计划。
——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修订《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党政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制定《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评价办法》,把教职员工的道德自律和有关制度的外在约束结合起来,保证师德建设的时效性和长期性。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校党委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次师德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优秀辅导员,学生每两年举办一次“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典型,进行宣传学习,为教师的道德行为提供示范。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要予以及时处理,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
——建立一套健全、可行、公开、严格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每年引进的人才和留校的教师进行师德和学校规章制度培训;建立谈话制度,分管教学、科研的主要领导和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每学期要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履行师德规范的谈话,帮助新上岗的教师一上岗就树立以德治教的意识;完善制约学术失范的规章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加强学术合作和交流,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的科研成就。
——要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和优秀年青人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教师的成长,关心教师的生活,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工作条件。
4、实施学风建设计划。
——完善工作机制。以学生工作委员会为统揽,统一协调职能部门、各系、团学组织和学生自律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按时发放家长通知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每学年举行一次总结表彰。
——健全规章制度。修订《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
——加强日常管理。严格学生辅导员入住公寓和班主任每周深入学生公寓检查制度,加强学生早操、上课考勤,整肃考风考纪,加强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纠察和引导,定期通报学生违纪情况,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
——开展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把开展“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主题活动,作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每年举办一次以“创优美环境,树优良学风,做文明师专人”为主题的爱校周活动,开展一次以“我爱我家”为主题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5、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爱校周”活动、敬老周、教师节慰问服务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尊师、爱校、敬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办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专家学者论坛”和“青年学子论坛”,坚持两个论坛每年举办学术报告各不少于20场,“毕业生优秀论文报告会”每年举办20场,增加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总金额,每年资助项目不少于30项,着力培养学生较强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体艺术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各系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活动思想,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精心打造读书节、五月放歌、大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校系20项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做好新生开学的军训工作。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大学生服务辽西北,开展贫困地区支教计划、青春红丝带志愿活动。继续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同时,要稳定和扩大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并长期坚持。
——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系分层次管理体系,本着“突出学术科技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保持40个左右有影响的学生社团规模,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挂靠单位,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学生社团“四个一”建设要求,每年推出不少于40项的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原则,鼓励在校大学生人人争做注册志愿者,保证每位注册者每年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指导各分会每年至少开展100项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6、实施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计划。
——《校报》要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凸现学府特色。广播要面向广大学生,积极报道各系的动态,多报道同学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多介绍高雅文化和学术知识。要加强对有线电视的管理,严格管理制度,确保有线电视传输安全。加强我校有线电视频道的建设,加强节目录制和节目安排,严格节目审查制度。要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形势与政策专题片的播放。要大力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
——加强对校内出版物的管理,机关各处室的简报和系刊要经学校办公室审核并报党委宣传部备案;学生刊物包括团刊、班刊、社团刊物等要经校团委审核并报党委宣传部备案;质量较好的连续出版物要积极申请由省新闻出版局核发的内部出版刊号。校系两级至少要办好10份标志性学生刊物,要鼓励学生刊物提高质量,每年评出“十大学生名刊”,给予奖励。
——积极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管理,扩大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面积,增加活动场所,改善活动条件。
——加强对论坛、讲座、研讨会的宣传与管理。开设“名家讲堂”,各单位邀请的名家来校作报告,凡列入“名家讲堂”计划的报告,党委宣传部、学校科研处等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全程录像,做好宣传服务工作。鼓励各系组织面向全校的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
7、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计划。
——继续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
——制定《校园环境管理规则》,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的管理和清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美化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开展学生公寓环境建设活动。
——开展环境道德建设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爱校教育活动(爱校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要在环境道德教育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为增强人们对校园环境的新认识,激发师生爱校意识,征集“校园美景”及与其有关的诗文。举办“美丽校园”摄影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
8、实施品牌形象塑造计划。
——建立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各各系系旗的制作和使用。
——设计校徽、校歌;做到每位师生都了解校史,熟知校训、会唱校歌。
——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牌匾的规格与设计。
——重视学校公共关系,建立记者接待和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制度。
——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建立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重视对师生进行品牌意识的教育。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
1、学校党委行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指导者。要正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确保学校文化的先进性,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培养人、教育人的中心任务、沿着健康的路线前进。校党委、行政要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促进办学理念的发展,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推进学校制度的创新,建立与中职高专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要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解决问题,保障师生的权益,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使之与学校的总体建设相适应。
2、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和各单位,各单位应有相适应的小组和负责人,负责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细则及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组织落实。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从政策和制度上激励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党员、干部、教师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把党员干部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现情况,纳入检查、考核、评议干部的重要内容。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要纳入学校的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有关政策上要为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筹资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