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不可能是“拷贝”和“克隆”出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校长引领师生对学校生活的用心感悟和发现,对教育问题永不停止的思考和追问,对学校现状和教育规律不懈的研究和探索而创造的。优秀的学校文化会上升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精神信念,会深入到师生,彰显鲜活的生命价值,感受人文精神的灿烂光辉和科学管理的理性之光。
我们学校以“打造魅力校园,享受幸福生活”为核心,发挥“y=kx”中“x”的作用,y是教师的教学成绩,k是教师的教学能力,x是教师的精神状态。工作中积极贯彻“三本”意识,即生本、校本、成本,积极营造“平安是福气,质量是底气,发展是锐气”的工作意识,培育学校文化。
一. 制度化形成共同价值取向,为学校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依法治校。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启示我们,我们学校要严格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要依法治校,当下,特别要贯彻好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积极创建规范办学示范学校,把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作为提高办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障。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学校制定的制度都要数出有据,有据可查。
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增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生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通过教师大会或教代会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如教师支教流动制度,教师评聘制度,要未雨绸缪,根据学校实际,照顾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沟通,及早制定。实际加强校务公开,学校主要工作及相关信息均通过校务公开栏和校园网及时公示。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通过校园和谐榜,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将管理权利下放各处室。按照统一指挥,合理分工,权力下放,签订责任,协调配合,网状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改革班级管理体制,通过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为主要措施,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手记展评活动,建立班主任工作论坛,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把握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加强学校安全预警和隐患排查和安全演练,加强师生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食堂安全、上下学交通安全的教育,配强保安力量,成立护校队,加强巡视,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建立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实行五常法管理,统一考核奖惩,形成“节能型、规范性、服务性”后勤保障体系。
二.物质文化营造人性的环境,为学校和谐发展扬起风帆。
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设备,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学校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运动活动、电教实验、生活劳动等设施。建立了校园数字(数据库)管理系统、校园网、微机房、艺术教育专用教室、陈列室、农学苑、电子阅览室、2013年下半年起添置了六角形机房、电子屏幕、新增教师汽车停车位70个、报告厅改造总投资103万,借十五届省运会东风,争取上级支持,投资65万添置射击馆电子靶位10个,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特色项目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养成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卫生是脸、质量是命”,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学校通过制定完善《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通过开展以“拾起一片垃圾,整洁一片校园,净化一颗心灵,收获一份品德”为主题的“弯腰行动”,校团委成立华中微动力志愿者,争做校园环保小卫士,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抓好校园绿化,营造育人氛围。校园绿化注重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注重树木所富有的精神内涵的揭示和宣扬,花坛内、草坪中设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徽校训,以及各种爱护花木的温馨提示,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与启迪。学校还组织各班级分片养护绿化带,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围墙发言。通过合理规划,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书画作品等,校内电子大屏幕、宣传栏的内容定期更换,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三. 精神文化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为学校发展扬帆远航。
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共同精神家园。学校积极实施“有教无类,质量立校;因材施教,特色强校”推进“培养名师、培育名生、创建名校”这一“三名”战略。打造我校优质轻负、魅力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华舍体艺和数字校园“五张金名片”。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精细管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优、素质高、“大气、正气、文气”的教师队伍,努力培养素质全面,特长鲜明的魅力学生,努力争创人民满意的现代学校,全力打造省一流的魅力名校。
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我们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课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学唱校歌,了解校徽所蕴含的意义。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如: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征得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修订的,校歌歌词是面向全校师生征稿并选用的,学校改革的每一次决策都力求让每一位师生参与,这种方式使得学校的决策更为科学的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万众一心。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勤业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培养名师”,打造一支师德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着力点之一。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以组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建立师德考评机制。围绕“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切实加强使得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行为规范教育、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大检查等活动,把师德师风建设引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关注教师的业务发展,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老年教师看家,重点是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中层干部、班主任队伍,提高他们的担当力、执行力和服务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的青年名师和名师队伍。成立教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与业务发展,以创新创优为载体,提升我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孵化基地、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等品牌效应。加强微课程建设,实行课堂转型,全力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现中国农村式翻转课堂。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与业务评优活动,现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等名师33人,全国课题1各,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7个。关注新教师成长,开展青年教师夜校以及“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加快新教师立足讲台,专业成长。关注教师的生活,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根据不同需要,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人心,使每位教职员工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强化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养成教育。以“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比例达到73.3%,针对学校的弱势群体方面,开展了“关爱女生行动”和“关爱留守学生工程”,达到了关爱一个女孩,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乡镇的效果,实现了留守学生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关注问题学生”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立足点。学校通过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班级布置,营造和谐、整洁的校园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园广播、报刊、报纸等载体进行先进思想、文化、法律知识及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开好“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校园法制动漫画”、“微电影创作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让学校成为学生自由向上,温馨和谐的乐土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深化、优化“魅力班级”建设活动,主动进行家校联系,进行了百名教师进家庭,千名家长评学校,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目标、有载体、有方法、有动力,使之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校文化的不断创新是校长长期而持久的职责,是永无止境的课题,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必然推动学校的管理由科学走向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高境界的管理,是高品位的管理,必将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学校文化是推动学校的动力,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也是校长的根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