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润育仁爱、泽能立远|滁州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 通知——北京金火炬环境06-22
- 不同风格的校园休憩座椅05-25
- 打造以“爱”为核心的校05-13
- 墙文化|不一样的“隔离”05-09
- 你知道未来学校的样子吗04-29
学校文化的实质
作者:时间:2016-07-07 11:48:19来源:佚名 点击量:0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综音体
我们说学校文化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我们走进一所学校就可看到它独具特色的校容校貌(建筑群、绿化、美化、净化程度等)、师生风貌组织机构设置、各种制度文化等。这还只是我们看到的学校文化的表现。是有形的文化形态。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如校长的教育观、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等属干价值观念的内容,这是无形的文化形态。还有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声誉,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属于学校软实力内容也是一下难看清的,也属无形的,文化形态。
总之,学校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了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体系(如教育观、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教学观、管理观、学生观等)、行为规范准则(各种制度、章程、办法、守则等)、组织结构方式(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组织方式、各机构的工作方式等)思维和组织方式(学校成员显性和隐性思维方式及知识、学校的特有活动方式,如备、教、辅、批、考的样式、科研方式等)、物化环境风貌(学校的校园建设、教育设备、室内室外布置等)、物质及精神j形态成果(学校物质建设成果,教育教学成果研等)、而这个综合体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随着时代和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所以,不能把学校文化仅仅看做是校园文化一个方面,如绿化、美化或者图书资料,文化长廊等,学校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体。
(2)学校文化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学校文化既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体,它就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成分来丰富自己。在现代社会,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的发展,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面临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与挑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体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加剧。所以,妥善处理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各种文化的优秀元素,做好文化价值的判断和取舍,发展自己的文化,就成了各个形态文化在生存发展中的一项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任务。我国学校文化也是如此,特别是加入wt()后,西方文化价值观大量涌人,会对学校的原有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所以,学校必然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筛选、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己的文化,使学校文化符合时代特征。比如,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等丛书的出版发行,“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教育机会均等”“终身教育”“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等当代最
新教育理念在世界风行开来。现在这些理念也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说明学校文化具有时代特征性。
学校文化不是某个领导和几个人的文化组合,而是学校一代代领导和师生员工不断发展创造的群体文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竞争中人们研究日本从战败国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发现是组织文化—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在其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因此,美国的《幸福》杂志指出:“没有强大的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正是因为企业群体都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哲学信仰”,才形成了“发展的动力”才使企业能不断取得发展的成功。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也是这样,正因为它是一种群体文化,所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促使学校不断发展,取得教育教学新成就。
(3)学校文化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学习文化
说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文化,就在于它是一种学习文化。因为学校是为满足人们的学习需要而设立的,学习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现代学校则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
何谓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指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的组织,它像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能灵活地应对任何扑面而来的复杂、混沌、变化莫测的各种挑战。”在这种组织里,你不可能不学习,因为学习已经完全成了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一群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力的人组成的集合团队。因此,也有学者给出如下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过不断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具有不断适应进取与变革能力的组织。
根据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界定,学校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文化则是典型的学习文化。它以学习为中心,以为基本特征,学习的组织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根本关系都是建立在学习的目的之上的,因此产生的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目标、价值体系、管理体系、教与学的活动体系等也是以学习为基础的。所以说学习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在现代化学习型社会中,它的特征和功能更是空前地显示出来。
学习文化的特征,从学校层面来看有四个突出点:一是学校的物质形态是为师生的学习而存在的,学校在办学条件的建设和改善中应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师生的学习,一切方便师生的学习”的基本理念;二是学校的精神形态(校风、教风、学风、精神文明结构体系等)是能不断焕发师生的学习力的,在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言行中都透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执著和热情;三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能提供一套保障学习正常进行及促进学习不断发展的有效机制,能以人为本、激发人的学习动力,使学校成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深入发展学习的学习场所;四是学校十分注重形成自己的特色学习文化,包括形成优良的学习传统,建立有效的互补学习组织和独特的学习模式,研究创新型的学习方式,形成“独此一家”学习风格和品位等。
学习文化的特征,从师生层面来说有如下三个突出点:一是有组织的集体学习,教师在学校的共同目标下,有组织地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方面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学生则是围绕培养目标,在各科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班级集体学习,实现合格毕业的目标。二是个人的自我更新及自我超越的学习,教师在职业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新的能力,不断超越原来的自我,实现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制时段内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各种能力不断提高,最后达到特定学制规定的培养目标,是一个逐年超越自我的过程。三是互补和创新的学习,教师们在集体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在互补学习中不断创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创造新方法等,使组织的整体学习实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过程,互补性特点非常突出,学生们在互补学习中也在不同程度地创新,特别是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创新尤为突出。学习文化的特征,从文化的本体层面来看,它是一种生态文化和海洋文化。说它是生态文化,是说它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能不断自我更新,能吸收中外文化的有益元素,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和谐统一的文化;说它是海洋文化,是说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海纳百川,吸纳和包容一切内外文化,在多元文的碰撞和筛选中生成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新文化。
(4)学校文化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文化
说学校文化是对立统一的文化,是因为学校文化中总是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体文化与外来文化、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等几对文化冲突,学校文化就是在不断地解决各种文化冲突、融合各种文化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各种文化既冲突又统一于学校组织文化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立和统一。传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学校文化在发展中要不断吸纳新的文化元素,新的文化元素开始总是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产生各种冲突。比如,当学校把“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引进学校运行程序之后,它就可能会与原有的以升学为目标的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程式文化发生冲突。所以,学校就要采取措施来逐渐扬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宜形势发展要求的内容,强化引进的新文化内容,使之与传统文化逐渐融合,使传统文化增加新的元素。学校文化在发展进程中,总是在不断地处理新的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的矛盾,融合、统一新文化与传统文化。
本体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对立和统一。学校的原有文化即其本体文化。学校光靠本体文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的,必须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成分以滋养壮大本体文化。外来文化包括本国的社会文化及外国、外民族的文化。我国加入wto后,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涌人人们的生活,也大量涌入校园。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师生在家里、在学校随时可以与世界联通,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这样外来文化与本体文化就必然发生冲突。外来文化既有利于师生员工发展的成分,也有大量不利于师生员工发展的成分。学校既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利元素,化解这些内容与本体文化的冲突,使它们融合到本体文化之中,也要借助本体文化的“排异性”阻止外来文化中的不利元素。所以说,在这方面,始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比如说互联网上传播的大量当代世界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最新学说,这是学校要让师生吸收的,但这些内容有可能对学校文化中原有的知识体系、观念形态、运行程序、工作范式等产生冲击,从知识管理学说的角度讲,学校就要采取措施弥合这些冲突,使有利于学校文化发展、有利于师生成长的成分能有机地融人本体文化之中。同时,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在传播,如色情、凶杀、暴力、政治攻击、非主流价值观等内容,从知识管理学说的角度讲,学校就要充分利用本体文化的自然“排异性”来筛选、过滤网络上这些消极文化因素,使之进入不到学校文化之中。
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对立和统一。学校中师生之间在价值观、行为模式、期望目标等方面是不能完全一致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比如,教师希望学生将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而学生兴趣恰好不在这方面,而是希望自己朝画家、音乐家等艺术领域发展,这就必然会发生师生之间关于发展目标的冲突。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冲突现象在学校是很普遍的,有时甚至会走向极端,而发生教师强力干预、学生武力反抗的悲剧。然而冲突的结果,大都是教师获胜,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矛盾冲突最后得以化解。正如华勒所说:“权威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永远胜利。事实上,教师必须获胜,否则无法继续担任教师。”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可以凭借其所树立起来的教育教学权威来化解师生矛盾冲突,使矛盾从冲突走向统一。在一次文化冲突化解后,新的文化冲突又会产生,学校、教师仍须运用其权威,实现新的化解统一,学校教育功能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文化矛盾冲突的化解与统一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这种对立与统一互见的现象,是学校文化的一项特质。
(5)学校文化是一种有特定目标而生成的文化
我们说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其特殊的另一点就是,它是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发展,而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文化。就像人们栽种某种果树一样,可以通过嫁接、施肥、整枝、人工授粉等手段来使它达到人们预定的营养、耐损、高产等目的。也就是说,学校文化是可以有目的地生成的。学校可以根据形势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计自己本体文化新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可以对自己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进行改革,以使它们符合新的形势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尽管学校文化具有稳定性和较大的惯性,但它又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这就为有目的地生成新文化提供了可能。比如,素质教育的理念出现后,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与过去的应试教育文化决裂,要对过去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系列观念、运行程式、机制等进行改造;学校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规划,然后去分阶段、分部门实施规划,使素质教育文化在学校生成。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提出后,学校就要构建和谐教育,形成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就要根据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来制订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规划,然后分步实施,使和谐教育文化的目的最终实现。事实上,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多数各级各类学校都已非常重视有目的地生成学校的新文化,加大了对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力度,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说学校文化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我们走进一所学校就可看到它独具特色的校容校貌(建筑群、绿化、美化、净化程度等)、师生风貌组织机构设置、各种制度文化等。这还只是我们看到的学校文化的表现。是有形的文化形态。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如校长的教育观、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等属干价值观念的内容,这是无形的文化形态。还有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声誉,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属于学校软实力内容也是一下难看清的,也属无形的,文化形态。
总之,学校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了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体系(如教育观、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教学观、管理观、学生观等)、行为规范准则(各种制度、章程、办法、守则等)、组织结构方式(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组织方式、各机构的工作方式等)思维和组织方式(学校成员显性和隐性思维方式及知识、学校的特有活动方式,如备、教、辅、批、考的样式、科研方式等)、物化环境风貌(学校的校园建设、教育设备、室内室外布置等)、物质及精神j形态成果(学校物质建设成果,教育教学成果研等)、而这个综合体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随着时代和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所以,不能把学校文化仅仅看做是校园文化一个方面,如绿化、美化或者图书资料,文化长廊等,学校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体。
(2)学校文化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学校文化既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体,它就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成分来丰富自己。在现代社会,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的发展,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面临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与挑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体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加剧。所以,妥善处理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各种文化的优秀元素,做好文化价值的判断和取舍,发展自己的文化,就成了各个形态文化在生存发展中的一项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任务。我国学校文化也是如此,特别是加入wt()后,西方文化价值观大量涌人,会对学校的原有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所以,学校必然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筛选、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己的文化,使学校文化符合时代特征。比如,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等丛书的出版发行,“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教育机会均等”“终身教育”“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等当代最
新教育理念在世界风行开来。现在这些理念也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说明学校文化具有时代特征性。
学校文化不是某个领导和几个人的文化组合,而是学校一代代领导和师生员工不断发展创造的群体文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竞争中人们研究日本从战败国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发现是组织文化—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在其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因此,美国的《幸福》杂志指出:“没有强大的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凯发官方首页的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正是因为企业群体都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哲学信仰”,才形成了“发展的动力”才使企业能不断取得发展的成功。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也是这样,正因为它是一种群体文化,所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促使学校不断发展,取得教育教学新成就。
(3)学校文化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学习文化
说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文化,就在于它是一种学习文化。因为学校是为满足人们的学习需要而设立的,学习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现代学校则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
何谓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指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的组织,它像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能灵活地应对任何扑面而来的复杂、混沌、变化莫测的各种挑战。”在这种组织里,你不可能不学习,因为学习已经完全成了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一群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力的人组成的集合团队。因此,也有学者给出如下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过不断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具有不断适应进取与变革能力的组织。
根据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界定,学校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文化则是典型的学习文化。它以学习为中心,以为基本特征,学习的组织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根本关系都是建立在学习的目的之上的,因此产生的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目标、价值体系、管理体系、教与学的活动体系等也是以学习为基础的。所以说学习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在现代化学习型社会中,它的特征和功能更是空前地显示出来。
学习文化的特征,从学校层面来看有四个突出点:一是学校的物质形态是为师生的学习而存在的,学校在办学条件的建设和改善中应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师生的学习,一切方便师生的学习”的基本理念;二是学校的精神形态(校风、教风、学风、精神文明结构体系等)是能不断焕发师生的学习力的,在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言行中都透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执著和热情;三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能提供一套保障学习正常进行及促进学习不断发展的有效机制,能以人为本、激发人的学习动力,使学校成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深入发展学习的学习场所;四是学校十分注重形成自己的特色学习文化,包括形成优良的学习传统,建立有效的互补学习组织和独特的学习模式,研究创新型的学习方式,形成“独此一家”学习风格和品位等。
学习文化的特征,从师生层面来说有如下三个突出点:一是有组织的集体学习,教师在学校的共同目标下,有组织地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方面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学生则是围绕培养目标,在各科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班级集体学习,实现合格毕业的目标。二是个人的自我更新及自我超越的学习,教师在职业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新的能力,不断超越原来的自我,实现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制时段内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各种能力不断提高,最后达到特定学制规定的培养目标,是一个逐年超越自我的过程。三是互补和创新的学习,教师们在集体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在互补学习中不断创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创造新方法等,使组织的整体学习实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过程,互补性特点非常突出,学生们在互补学习中也在不同程度地创新,特别是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创新尤为突出。学习文化的特征,从文化的本体层面来看,它是一种生态文化和海洋文化。说它是生态文化,是说它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能不断自我更新,能吸收中外文化的有益元素,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和谐统一的文化;说它是海洋文化,是说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海纳百川,吸纳和包容一切内外文化,在多元文的碰撞和筛选中生成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新文化。
(4)学校文化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文化
说学校文化是对立统一的文化,是因为学校文化中总是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体文化与外来文化、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等几对文化冲突,学校文化就是在不断地解决各种文化冲突、融合各种文化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各种文化既冲突又统一于学校组织文化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立和统一。传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学校文化在发展中要不断吸纳新的文化元素,新的文化元素开始总是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产生各种冲突。比如,当学校把“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引进学校运行程序之后,它就可能会与原有的以升学为目标的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程式文化发生冲突。所以,学校就要采取措施来逐渐扬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宜形势发展要求的内容,强化引进的新文化内容,使之与传统文化逐渐融合,使传统文化增加新的元素。学校文化在发展进程中,总是在不断地处理新的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的矛盾,融合、统一新文化与传统文化。
本体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对立和统一。学校的原有文化即其本体文化。学校光靠本体文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的,必须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成分以滋养壮大本体文化。外来文化包括本国的社会文化及外国、外民族的文化。我国加入wto后,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涌人人们的生活,也大量涌入校园。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师生在家里、在学校随时可以与世界联通,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这样外来文化与本体文化就必然发生冲突。外来文化既有利于师生员工发展的成分,也有大量不利于师生员工发展的成分。学校既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利元素,化解这些内容与本体文化的冲突,使它们融合到本体文化之中,也要借助本体文化的“排异性”阻止外来文化中的不利元素。所以说,在这方面,始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比如说互联网上传播的大量当代世界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最新学说,这是学校要让师生吸收的,但这些内容有可能对学校文化中原有的知识体系、观念形态、运行程序、工作范式等产生冲击,从知识管理学说的角度讲,学校就要采取措施弥合这些冲突,使有利于学校文化发展、有利于师生成长的成分能有机地融人本体文化之中。同时,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在传播,如色情、凶杀、暴力、政治攻击、非主流价值观等内容,从知识管理学说的角度讲,学校就要充分利用本体文化的自然“排异性”来筛选、过滤网络上这些消极文化因素,使之进入不到学校文化之中。
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对立和统一。学校中师生之间在价值观、行为模式、期望目标等方面是不能完全一致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比如,教师希望学生将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而学生兴趣恰好不在这方面,而是希望自己朝画家、音乐家等艺术领域发展,这就必然会发生师生之间关于发展目标的冲突。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冲突现象在学校是很普遍的,有时甚至会走向极端,而发生教师强力干预、学生武力反抗的悲剧。然而冲突的结果,大都是教师获胜,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矛盾冲突最后得以化解。正如华勒所说:“权威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永远胜利。事实上,教师必须获胜,否则无法继续担任教师。”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可以凭借其所树立起来的教育教学权威来化解师生矛盾冲突,使矛盾从冲突走向统一。在一次文化冲突化解后,新的文化冲突又会产生,学校、教师仍须运用其权威,实现新的化解统一,学校教育功能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文化矛盾冲突的化解与统一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这种对立与统一互见的现象,是学校文化的一项特质。
(5)学校文化是一种有特定目标而生成的文化
我们说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其特殊的另一点就是,它是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发展,而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文化。就像人们栽种某种果树一样,可以通过嫁接、施肥、整枝、人工授粉等手段来使它达到人们预定的营养、耐损、高产等目的。也就是说,学校文化是可以有目的地生成的。学校可以根据形势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计自己本体文化新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可以对自己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进行改革,以使它们符合新的形势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尽管学校文化具有稳定性和较大的惯性,但它又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这就为有目的地生成新文化提供了可能。比如,素质教育的理念出现后,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与过去的应试教育文化决裂,要对过去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系列观念、运行程式、机制等进行改造;学校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规划,然后去分阶段、分部门实施规划,使素质教育文化在学校生成。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提出后,学校就要构建和谐教育,形成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就要根据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来制订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规划,然后分步实施,使和谐教育文化的目的最终实现。事实上,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多数各级各类学校都已非常重视有目的地生成学校的新文化,加大了对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力度,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 上一篇:关于学校文化的各种说法
- 下一篇: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