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空间景观设计 -凯发官方首页

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凯发官方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浅谈校园空间景观设计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18 16:28:34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当今的学校教育模式由封闭转向开放,且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的形式和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包括对话、交流、沉思乃至休憩。理念的变化促发了人们对校园交往空间形态的重新认识,向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场所的交往空间尤显必要和重要。具备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景致优美,遍布可随意交流场所的人性化的校园交往空间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活力散发的保证,是提升校园环境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校园交往空间的活动类型 
  校园交往空间主要为广大师生服务,尤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丹麦学者杨・盖尔(jan gehl) 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认为,“按照性质的不同,人们在户外活动主要有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及社会性活动三种类型。”在校园交往空间中发生的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大致可分为工作学习型, 运动休闲型, 社交娱乐型。 
   二、目前高校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状况 
  现阶段校园交往空间的景观设计常常被忽视,体现在过多注意户外空间和建筑实体之间的构图关系和后继景观设计片面注重视觉效果的“唯美主义”和热衷于创造所谓校园文化。而校园交往空间的交流、学习、和休闲等主要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这样的交往空间景观设计阻碍了高校户外空间独特魅力的形成。 
  目前高校交往空间景观规划形式一是缺乏多样性,这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以教为主”,重视课堂教育,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校园交往空间形态应层次分明,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交往需求,激发校园交往空间的活力,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二是空间缺少“软性景观”的营建,植物作为景观中最独特最自然的一笔,在景观设计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生态及景观效益是其他景观设施不可比拟的。而近年我国的校园中的大面积、不合时宜、过度的“硬质景观”正与此背道而行,绿化景观也缺少艺术美感。 
  另外空间景观设施美感差。景观设施小品是校园交往空间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但目前在我国的校园景观设计中常常忽视其精神功能,粗制滥造,缺乏美感,已不能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及高层次的审美和心理要求。景观设施小品的艺术美感可以丰富校园交往空间景观的层次性和立体感,提高校园交往空间景观的艺术品质,改善校园环境的景观形象,给师生带来美的体会和享受。 
  三、校园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的综合作用 
  “校园是育人的空间,环境是无声的教堂”。提高室外环境质量,对师生多种校园行为诸如人际交往、信息交流、集会、休息等,能够进行积极引导,使之成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良好的校园交往空间景观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休闲交流学习的环境,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交往空间景观可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效率和人际交流。间接影响师生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高学生良好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交流活动的发生需要交流空间,虽然空间本身不能创造活动,但特定的空间设计能为特定的空间活动提供良好的舞台。

\ 
  四、“以人为本”营造适宜的校园交往空间的景观设计 
  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决定人类的行为。因此,若要创造适宜于师生“通行、流连、活动、交往”行为发生的外部空间,就必须使设计实现对这种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顺应和导引。 
  (一)保证宜人的交往空间尺度 
  行为需求层次导致了人类对空间层次性的渴求,芦原义信认为:“一般来说70~100 m的视距可称之为“社会性视域”,在此距离人刚可辨清他人的身体状态。”这个范围是“人看人”心理需求的上限。凯文・林奇也认为: “25 m左右的空间尺度是社会环境中最舒适和得当的尺度。”因此,其设计策略如下: 
   1.在校园外部空间中,设计25 m左右尺寸的多样分隔或围合空间,作为主要师生活动空间。 
  2.校园外部空间中,均匀布置1~3m尺寸的小尺度交往空间,利于师生私密交流活动。 
  3.设计控制校园中大尺度礼仪或景观功能广场、绿地空间的规模,以100m左右尺度为限。 
   4.校园交往空间中,围合空间四周相邻建筑间距d与建筑高度h的比值控制在1~2之间。 
   (二)策划发生“事件”的场所 
  “事件”在此是指吸引人的活动和事物。杨・盖尔认为:“室外空间生活是一种潜在的自我强化的过程,如果有一批人在一起,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更多的人和事就会加入其中,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都会增加。[1]”通过策划,在外部空间中构筑有利于活动和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场所是对师生心理需求的有益导引,这样的场所也延长了其在空间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校园交往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我们倡导的校园交流是广泛的交往,在校园各类外部空间中,设计布置各种发生“事件”的场所空间,促发多样交往行为。 
  (三)注意人性化的景观细部设施设计 
  细部设施作为交往空间内的实体要素,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设计策略如下: 
  1.在校园交往空间中,随机设置交往设施及小空间可顺应和引导师生的随机性交往行为。 
  2.交往空间景观设施的尺寸大小应符合使用师生的人体测量标准数据范围。 
  3.在校园交往空间各类场所空间附近设计便利的服务设施。 
   4.在设计私密性交往小空间时应选择靠边界的有保护感的位置。 
  (四)创造交往空间中多样化的灰空间 
  灰空间也称模糊空间,它“柔化”了空间差异,是具有多重涵义与包容能力的空间形态。它的存在丰富了校园空间形态的层次性,营造出丰富多彩的交往空间氛围。 
  校园中的交往行为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校园公共空间的设置中应有意识地根据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公共性的活动层次来处理相应的空间层次和尺度,形成适宜的领域感,使得不同的活动各得其所。 
   (五)考虑交往空间景观的历时性因素 
  历时性因素即时间因素。规划设计高校交往空间时,时间因素不可忽视。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1.校园中少量建设大尺度的开敞空间。 
  2.避免应用易随时间变化的焦点景观。 
  3.设计时广泛运用对于季节气候适应性强的空间形态,弥补不利气候条件下对交往空间中活动的影响。 
  (六)提高校园交往空间景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认同感是对场所精神的适应。校园交往空间景观设计要吸引师生的参与、首先应当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空间秩序和结构的营造与学校历史文脉、地方文化特征、自然环境形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七)提升校园交往空间景观的文化品味 
  作为培育英才的大学校园其交往空间的文化品味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能以高雅的文化气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的交往空间景观设计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师生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 
  五、结语 
  “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校园外部空间的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 从空间的使用主体――师生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 由宏观到微观, 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空间功能的复合性、随遇性和归属感,及其文化品味。此外,校园空间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高校师生的交往活动需求,还要成为符合艺术审美要求,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能够吸引师生参与其中的高品味,高质量的校园交往空间。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