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训精神为核心,打造杭电特色校园文化 -凯发官方首页

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凯发官方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打造杭电特色校园文化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16 16:58:42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六十年艰苦创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贯重视杭电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和杭电精神的凝练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杭电人教书育人、办学创业的主旋律和正能量。近年来,学校以入选浙江省首批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笃学力行 守正求新”的校训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内核,初步构建起涵盖教工、学生、校友等的多层次文化体系,形成了国防育人文化、网络思政文化、宣传文化、清朗廉政文化等一批杭电特色文化品牌,文化育人成效日益凸显。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大力推进多层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
将校训精神凝练宣传作为文化校园建设的核心走进学校正大门,门口巨石背面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笃学力行 守正求新”引人瞩目。2015年,学校确定了“笃学力行 守正求新”的新校训,重新修订了校标、校旗,这些有着深深的杭电烙印的文化标识,成为校园文化的“灵魂”。而为了真正实现精神文化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使校园内的一屋一墙、一草一木都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杭电人在不断尝试和努力。
     “长虹揽月”“雅湖云影”“丛鱼听学”“书海风荷”……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上,是由校友书写的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漫步在校园中,这些景点为风景秀丽的校园平添了几分韵味,也让师生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味。文化需要载体,学校新建了校史馆,布点“校园十景”“生活百廊”“文化小品”等文化工程;在校园增设“hello hdu”和“笃学力行 守正求新”的校园立体字雕塑小品,在各楼宇实施美廊工程,形成杭电“文化百廊”。
  2018年中秋节,正在参加军训的新生们都收到了学校贴心送上的印有校徽、校训的杭电月饼,现场还展示了一个印有杭电logo和老院长蒋葆增遗训“国家大事 千万尽力”的超大号月饼,希望大家牢记遗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文化需要传播,学校将文化融入师生生活的时时处处,开展“学校史唱校歌行校训”活动,制作校歌墙,实现校歌曲谱的可视化,在军训期间开展学唱校歌比赛,制作校歌mv,扩大校歌的传唱度。每年向新生发放学校简史《足迹》,联合校史馆开展“学校史知校情”活动,组织各学院新生参观校史馆等。
打造以传播立德树人正能量,培育选树先进典型为主题的师德文化。剧场里,《沁园春·电动力学》被展示在舞台中央,它的作者理学院叶兴浩老师却因病未能如约来到这个舞台。台下,学生们用一条条写满“等您回来”的醒目横幅、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深情呼唤着自己的老师,全场为之动容。这是校第八届“十佳教师”暨首届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的现场。那一晚,19位普通杭电教师成为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他们中既有坚守岗位几十年的资深教师,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他们或在教学科研上取得骄人的业绩,或在课堂之外无私地关心着学生的成长。
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积极搭建师德建设教育宣传载体和教书育人载体,动员鼓励教职工发挥立德树人的生力军作用,形成了师德先进评选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培育了良好风尚。
  学校还通过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校园网络电视台、社会媒体等深入宣传优秀教职工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深入挖掘广大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做出的卓越成绩,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稳定。
  培育笃学力行、家国情怀为根本的学生文化。“几年来,团队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帮助特殊群体提升网络体验、改善生活的目标始终如一。目前,已开展90余次课程培训,指导培训视障人员1.6万余人……”2018年6月,《人民日报》一篇题为《杭州大学生公益团队——铺设网络“盲道” 共享便捷生活》的报道,用大篇幅介绍了我校创行团队和他们的公益之路,评价“这是一群有爱心有干劲的新时代大学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学校坚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建设者”的使命引领,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学年特点和关键节点开展特色学生文化活动,同时将校训精神和“国家大事,千万尽力”的家国情怀融入学生文化活动中。如五四表彰大会、“十佳大学生”展评,树立青春榜样,引领校园风尚;就业创业文化活动月、“杭电记忆”毕业歌会以及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典礼与学位授予仪式,让典礼文化涵育学子;寒暑假开展的“三下乡”和“回访母校”招生宣传实践活动,增强在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杭电的良好形象;秋季运动会、“一二·九”大合唱、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则为新生打开全新的大学画卷。学校同时鼓励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科特色创建学院文化活动品牌,涌现了诸如女生节、科技文化节、外国语言文化节、星空读书节等一大批精品文化活动,校、院两级文化活动框架已初步建立,立体式的文化活动育人大格局逐步形成。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不断加大社团建设力度,打造了一个融艺术教育、社团活动、成果展示、社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学生活动空间;学生社团量质双增,社团文化活动迸发活力。目前,学校共有各级各类社团近300个。其中,“hdu电竞俱乐部”斩获多个全国冠军,“1900影音工作室”获2016年西藏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编剧奖”、首届中国公益微电影节“最佳人气奖”,“杭电-微芯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器实验室”荣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迪喜之光”教育关爱实践服务团荣获2016年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荣誉。
  建设以“天下杭电e家人”为核心的校友文化。
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校友工作,践行“天下杭电e家人”的工作理念,以情感为基础,以联络为纽带,整合资源,丰富校友工作手段,开创了校友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齐抓共进,校友文化同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推出校友卡、校友邮箱申请功能,向校友开放校内资源,为毕业返校校友提供“校友餐”、代办学籍材料等服务,增强校友的归属感。开办以“领略校友风采,启迪人生智慧”为主题的校友大讲堂,至今已举行近40讲,育人成效明显;每年举办1-2次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建立校友导师机制,聘请校友担任创业导师、社团导师、职业生涯导师、班级导师,举办人才培养专题论坛,组织校友共同参与教学培养大纲修订,引导校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校友文化已深度融入校园文化中,其中蕴含的奋斗拼搏、爱国爱校等高尚情怀和人文精神不仅形成了杭电特色的校友文化,也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力支持。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有亮点有内涵的精致校园文化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构建国防文化育人体系。
      
学校国防军工特色明显,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是省属高校中唯一国防军工“四证”齐全的高校,连续三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充分发挥国防军工特色优势,坚持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将报国梦、军旅梦和青春梦充分融合,深耕大学新生军训必修课,打造大学生国防科技协会和大学生国旗护卫队两支精品学生队伍,逐步形成了“一平台 两队伍”的国防文化育人体系。
善用新媒体,网络思政文化异军突起。
  学校建设了浙江省第一个思政教育门户网站“红色家园”,微信时代来临,学校又扶持学生开设微信服务号“杭电助手”。“杭电助手”凭借其对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粘性,有针对性地供给正能量和思政教育内容,学生在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吸收到校园内外的正能量,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在做好新媒体平台开发的同时,原创内容的生产和供应成为打造思政热点的重要方式,不说教、不教条,用新媒体探索“艺术思政”的做法点赞。
       网络思政也深入课堂。学校鼓励教师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改革,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江涛老师的课上,多媒体课堂变成了“弹幕吐槽大会”,生动、接地气的语言,有趣的互动模式,让范江涛的思政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还有学生根据课上获得的灵感写了一部小说,并改编成情景剧。这些有益尝试,都让网络思政教育在杭电校园里成为重要的力量。
  此外,学校还将新媒体内容生产与网评员建设结合,打造出一支敢发声、能发声、会发声的学生评论员队伍。十九大召开后,学生评论员撰写的《新理论,新动力,新征程》《给人民日报的回信: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等网评文章在学校新媒体平台和中央省级媒体同时发表,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
“小故事”“大情怀”,宣传文化彰显力量。
2014年,杭电微电子研究中心骆建军团队的科研成果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通过专家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评价它是地地道道自主产权的“中国芯”。可鲜少被人所知的是,这一颗小小的“中国芯”是师生两代杭电人共同铸就的。邓先灿,在中国半导体器件研究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1956年,她参与了我国第一只晶体管的研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她创立了微电子研究中心,这位85岁的老科学家,一直默默地探索集成电路发展之道。近年来,她一直号召国外的弟子们回国钻研“中国芯”,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冯晖教授,从德国回来在昆山从事射频芯片开发的脱西河博士,从美国回来在杭州创建华澜微并加盟母校的骆建军博士等。师生两代杭电人的“芯片梦”经人民日报、澎湃新闻、钱江晚报、浙江在线等媒体报道,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公众纷纷为致力于技术攻关,以“中国制造”惊艳世界的科研工作者点赞,为心怀家国、不负时代的杭电人点赞。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能报出全楼学生名字的徐根娣阿姨,在退休之时被全楼的孩子联名挽留,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徐阿姨点赞,还上了当天的微博热搜,很多人被暖心的小故事感动。看似普通的人和事,反映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杭电故事”不仅讲述了发生在杭电校园里的人和事,也塑造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公信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近两年,网络直播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学校及时与网易合作,共建“杭电-网易浙江新媒体学院”,借助网易覆盖面极广的发布平台,对学校活动进行直播。学校60周年校庆期间,网易全程直播校庆纪念大会,两小时的直播吸引了70多万人观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新生开学日、开学典礼、“杭电骄傲”人物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则将视角聚焦杭电的老师和学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视频直观地了解发生在杭电的故事,生活在杭电的师生,为学校赢得“别人家的大学”的称号。
文化清朗与廉政文化建设方兴未艾。
       在清廉杭电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大力开展“文化清朗”工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知规则、明导向、建氛围”为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干部正气、教师浩气、学生朝气、校园大气”的清廉文化风尚。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理论学习、廉政文化教育月活动、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活动系统化、一体化构建,打造校园廉政文化的坚实阵地;推进廉政文化品牌建设,构建了“一院一品 一部门一方案”的廉政文化品牌体系,形成了学院有品牌、部门有方案的廉政文化矩阵;注重廉政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廉政文化要素,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校园氛围,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可及性与实效性。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