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润育仁爱、泽能立远|滁州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 通知——北京金火炬环境06-22
- 不同风格的校园休憩座椅05-25
- 打造以“爱”为核心的校05-13
- 墙文化|不一样的“隔离”05-09
- 你知道未来学校的样子吗04-29
离孩子最近的文化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16 14:43:39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打造”一词本来多用于制造业,而且往往是手工业,比如打造银器,打造首饰,打造兵器,等等。最近十来年“打造”渐渐移用到教育领域:“打造名师”“打造学校品牌”“打造校园文化”……当然,词语的含义及运用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的,所以后来用于精神文化产品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打造校园文化”之“打造”是什么意思呢?
至少有些学校是这样操作的,请一家文化公司来帮着创意和设计。比如,帮学校确立一个“人无我有”的“文化特色”——“孝文化”呀“义文化”呀“水文化”呀“山文化”呀“石文化”呀“竹文化”呀,等等,然后紧扣这个“文化”来设计校训、校徽、校歌、校服包括信封、信笺、水杯以及学校的色调、logo,还有学校教学楼墙上的各图案和文字,还有校园内的各种小雕塑、学校围墙上的浮雕等等……经过这么一“打造”,学校一下就显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了。
按我肤浅的理解和通俗的表述,“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展示和标志,如果没有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在办学历史中水到渠成积淀形成并被学校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它当然可以体现于外在的校园景观,但更通过一个又有一个的课程和故事彰显出来,并流传下去。总之,每一所学校的文化都是从这个学校的土壤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花钱去请公司“设计”然后“打造”出来的!
现在有的文化公司不是仅仅帮着“设计”,而是深入学校,进入课堂,了解校史,访谈师生,感受氛围……然后帮着总结学校本来就客观存在着的文化因素,将其提炼并凸现出来,这是无可厚非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校园文化”可以“打造”——如果这里的“打造”,是我上面所说的“总结学校本来就客观存在着的文化因素,将其提炼并凸现出来”的意思,那么,这“校园文化”为谁而“打造”呢?当然是为师生打造,但在我看来,首先是为学生打造,道理很简单,学校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孩子服务的。
一尘不染的校园里,到处是气势恢宏的成人化标语口号。比如,远远就看到教学楼的墙上写的巨幅标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奋力打造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省内领先的精品名校!”“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造就一代又一代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卓越人才!”……这些口号在我看来绝对没有错,放一些在学校的墙上也是应该的,因为它可以激励全校教师时刻不忘办学使命。可现在不少学校基本上都是这些成人口号,就不妥当了。
还有图片以及对图片的介绍。比如,很多学校都有“领导关怀”的橱窗,上面展示着各级领导前来视察学校的照片。这么多领导关心学校,这当然是学校的光荣,但可不可以放在学校荣誉陈列室?把有限的墙面留给儿童,不更好吗?
这样的文字介绍,包括照片上西装革履的校长和老师,很难让儿童感到亲切。他们根本不懂那些“荣誉”“课题”“理念”“模式”是什么意思,他们其实最关心的是,这个校长对我们凶不凶?平时我们如果对学校有什么建议能找到校长当面给他提吗?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好不好?课间老师和我们一起跳绳或踢足球吗?我们犯了错老师会不会动辄请家长?……
还有满墙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校风”“教风”“学风”以及“321青蓝工程”“三主式课堂”“三自式德育”……眼花缭乱。我想,把这些东西那么醒目地写在校园的墙上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提醒每一位教育者吗?那完全可以写在相应的办公室、会议室呀!难道写在外墙上就可以让老师们随时“不忘使命,牢记初心”吗?
有一两句核心的教育格言(比如教育家的经典语录或本校校训)就可以了,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们吧!
把校园还给孩子,让校园别那么“神圣”,别那么“精致”,别那么“一尘不染”,别那么“气势恢宏”。让校园有树林,有草坪,小土坡,小池塘,孩子们可以打滚,可以摔跤,可以捉迷藏,可以追逐打闹……越有儿童笑声、歌声和呐喊声的校园,就越有“文化”。
几年前,台湾的几所学校,看到了属于儿童的校园。新北市成福国民小学的校园里有水塘,孩子可以穿着青蛙服下水观察水中的动植物;新竹道禾学校实验有许多枝繁叶茂的大树,孩子们课间都可以爬上去玩儿的;台北奎山中学的校园里有许多沙坑、土坡、秋千,专门供孩子们“撒野”的,他们的一幢教学楼居然还修了旋转滑梯,这是孩子们下课后下楼去操场的“通道”,校长说:“孩子们一下课就坐滑梯下来了,多好玩儿!”
在这几所学校,放眼校园,房子是旧的,教室是旧的,操场是旧的,到处都有泥土和青草。校园里也没有刻意的所谓“校园文化建设”,我没有看到“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之类的表述,也没有看到各种花里胡哨的“校园文化墙”之类。但学校所有的教育追求,都写在了孩子们快乐的脸上。
当时,我不禁对同行的老师感慨:“在大陆,许多学校越来越精美、豪华和高大上:水磨石地面,瓷砖贴墙……总之,地面早已经干净得没有一点泥土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校园里,被要求‘规范行为’‘文明休闲’,还有什么‘轻手轻脚,轻拿轻放,轻言细语’,整个学校就没有孩子尽情撒欢甚至撒野的地方!而这里的校园,如果按大陆某些验收标准,硬件就过不了关。但这里却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才是学校!”不动声色体现于学校的每一个细节,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们的每一天生活。这样的校园文化,是不是离孩子更近一些呢?
- 上一篇:一种氛围,十种问题,你知道吗?
- 下一篇:大学校园文化素质拓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