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润育仁爱、泽能立远|滁州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 通知——北京金火炬环境06-22
- 不同风格的校园休憩座椅05-25
- 打造以“爱”为核心的校05-13
- 墙文化|不一样的“隔离”05-09
- 你知道未来学校的样子吗04-29
职业教育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11-19 14:31:43来源:佚名 点击量:0
传承文化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传承地方文化是地方院校的使命,职业教育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是在履行传承功能,也是在丰富自身的内涵发展。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肩负着传承铜仁地方文化的使命,高校传承地方文化的途径大多以科研的方式实现,而职业院校教育传承是近些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才明确的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而职业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传承铜仁傩戏实践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1.组建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团队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在省级教学团队“大学生文化修养”团队基础上,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傩堂戏为主要的教育资源开发对象,申报“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团队”立项,于2016年启动团队建设工作。团队以傩戏教育传承为主要任务,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尝试将傩戏的文化元素分解出来,从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专业角度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培养“懂地方文化”的特色技能型专业人才。
2.实地调研,了解铜仁傩戏传承现状
团队成员到德江、江口等地多次开展傩戏传承现状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全面了解傩戏,对傩戏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生存演变等方面都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且特别关注傩戏的变迁,为教育传承创新寻找突破的可能。
3.与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合作,设立傩文化讲习所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其前身为贵州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3月,2012年4月24日正式更名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铜仁市民族风情园内。馆舍分“傩的起源和贵州傩文化概况”“傩文化的表现形式”“傩文化的艺术特色”“铜仁傩文化的影响和研究”“曲六乙捐赠精品展”五个主要部分,主要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类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馆内还设有一个10余人的傩戏表演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10月合作成立铜仁傩戏教育传承讲习所,馆内丰富的资源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导游技能培训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为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创意设计提供文化元素和创作的灵感,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创作素材和灵感。
4.邀请国家级等各级传承人进校园,开展傩戏展演和讲座等教学活动
自2016年初至2018年底共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月福等各级传承人(主要参与者还有省级传承人张连发、市级传承人张玉文等)到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展演、讲座等教学活动多次。传承人为师生普及傩文化和傩音傩舞技能技巧等,并协同其他传承人在校园展演傩戏,其中2016年11月4日开展的傩戏展演和2018年5月27日的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成果汇展演的两次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近千人。
5.校园内文化墙展示铜仁傩戏
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墙就是地方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五元文化”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而铜仁傩戏是其中黔东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得以在文化墙上展示。
二、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尝试铜仁傩戏教育传承、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铜仁傩戏本身在民族民间的文化表象和存在方式“误导”了社会对其本质的认知,地方民众的认识“困境”难以突破
因铜仁傩戏与傩祭的渊源关系,民众自身还处于“自在的”文化载体阶段,而没有形成“自觉的”文化载体意识,给傩戏戴上“迷信”“宗教”“巫术”等帽子的事常有发生。在教育传承的过程中,不理解傩戏教育传承的重要性,对教育传承行为感到疑惑。
2.尽管铜仁傩戏所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对铜仁傩戏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文化元素的挖掘程度不深,铜仁傩戏与专业教育融合困难
3.铜仁傩戏产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专业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铜仁傩戏产业尚处于萌芽后的艰难起步阶段,即使在傩面具雕刻、傩戏表演等方面已有相关企业,但社会关注度仍然不够,无法形成产业化。没有产业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无法定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无法满足,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就业需求。
4.铜仁傩戏的非教育传承对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有可借鉴之处,然而铜仁傩戏的传承是以“傩坛”为组织的班子师徒传承,因涉及傩祭和傩技的传承,外界对傩戏传承途径和方式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
5.铜仁傩戏教育传承的师资、经费问题等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限制因素
铜仁傩戏的教育传承需要科研、师资、经费和其他一系列的社会支持,才能保证教育传承的有序开展。目前,因对铜仁傩戏的认知、教学工作等因素的影响,铜仁傩戏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困难重重。
三、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的有效路径分析
1.正确认识铜仁傩戏,合理开发教学教育资源
积极呼吁学界深度研究铜仁傩戏,深度挖掘铜仁傩戏,揭开其神秘面纱,引导铜仁民众正确地对待其文化表象和文化内涵本质的矛盾对立与统一,为铜仁傩戏的教育传承创造良好的氛围,科学地进行教育传承。
2.加强以师资团队为主的教育传承主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以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和师资为主体,职业院校和各级传承人等社会多方共建教育传承团队。
3.努力构建铜仁傩戏教育传承场域
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以社会为主体,职业院校和社会等多方共建教育传承场域。加强与企业等社会各界联系,形成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建设铜仁傩戏教育传承基地。
4.以铜仁傩戏传承人为主体,职业院校师生和社会等多方共育教育传承载体
科研、教育是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各类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可以多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例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为活动载体,以“濡化”的形式让铜仁傩戏教育传承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文化。
5.文化引领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
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深度研究铜仁傩戏班子的传承方式及传承亮点,反思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借鉴铜仁傩戏班子传承及傩面具雕刻技艺传承的“工匠精神”,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
从以教育传承铜仁傩戏为例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的实践中,总结可得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以地方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人文素养,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提升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铜仁傩戏的地方特色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化,拓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3)教育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切实履行地方院校传承地方文化的伟大使命。(4)创新传承铜仁傩戏模式,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的实践探索
1.组建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团队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在省级教学团队“大学生文化修养”团队基础上,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傩堂戏为主要的教育资源开发对象,申报“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团队”立项,于2016年启动团队建设工作。团队以傩戏教育传承为主要任务,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尝试将傩戏的文化元素分解出来,从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专业角度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培养“懂地方文化”的特色技能型专业人才。
2.实地调研,了解铜仁傩戏传承现状
团队成员到德江、江口等地多次开展傩戏传承现状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全面了解傩戏,对傩戏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生存演变等方面都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且特别关注傩戏的变迁,为教育传承创新寻找突破的可能。
3.与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合作,设立傩文化讲习所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其前身为贵州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3月,2012年4月24日正式更名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铜仁市民族风情园内。馆舍分“傩的起源和贵州傩文化概况”“傩文化的表现形式”“傩文化的艺术特色”“铜仁傩文化的影响和研究”“曲六乙捐赠精品展”五个主要部分,主要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类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馆内还设有一个10余人的傩戏表演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10月合作成立铜仁傩戏教育传承讲习所,馆内丰富的资源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导游技能培训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为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创意设计提供文化元素和创作的灵感,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创作素材和灵感。
4.邀请国家级等各级传承人进校园,开展傩戏展演和讲座等教学活动
自2016年初至2018年底共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月福等各级传承人(主要参与者还有省级传承人张连发、市级传承人张玉文等)到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展演、讲座等教学活动多次。传承人为师生普及傩文化和傩音傩舞技能技巧等,并协同其他传承人在校园展演傩戏,其中2016年11月4日开展的傩戏展演和2018年5月27日的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成果汇展演的两次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近千人。
5.校园内文化墙展示铜仁傩戏
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墙就是地方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五元文化”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而铜仁傩戏是其中黔东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得以在文化墙上展示。
二、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尝试铜仁傩戏教育传承、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铜仁傩戏本身在民族民间的文化表象和存在方式“误导”了社会对其本质的认知,地方民众的认识“困境”难以突破
因铜仁傩戏与傩祭的渊源关系,民众自身还处于“自在的”文化载体阶段,而没有形成“自觉的”文化载体意识,给傩戏戴上“迷信”“宗教”“巫术”等帽子的事常有发生。在教育传承的过程中,不理解傩戏教育传承的重要性,对教育传承行为感到疑惑。
2.尽管铜仁傩戏所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对铜仁傩戏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文化元素的挖掘程度不深,铜仁傩戏与专业教育融合困难
3.铜仁傩戏产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专业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铜仁傩戏产业尚处于萌芽后的艰难起步阶段,即使在傩面具雕刻、傩戏表演等方面已有相关企业,但社会关注度仍然不够,无法形成产业化。没有产业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无法定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无法满足,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就业需求。
4.铜仁傩戏的非教育传承对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有可借鉴之处,然而铜仁傩戏的传承是以“傩坛”为组织的班子师徒传承,因涉及傩祭和傩技的传承,外界对傩戏传承途径和方式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
5.铜仁傩戏教育传承的师资、经费问题等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限制因素
铜仁傩戏的教育传承需要科研、师资、经费和其他一系列的社会支持,才能保证教育传承的有序开展。目前,因对铜仁傩戏的认知、教学工作等因素的影响,铜仁傩戏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困难重重。
三、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的有效路径分析
1.正确认识铜仁傩戏,合理开发教学教育资源
积极呼吁学界深度研究铜仁傩戏,深度挖掘铜仁傩戏,揭开其神秘面纱,引导铜仁民众正确地对待其文化表象和文化内涵本质的矛盾对立与统一,为铜仁傩戏的教育传承创造良好的氛围,科学地进行教育传承。
2.加强以师资团队为主的教育传承主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以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和师资为主体,职业院校和各级传承人等社会多方共建教育传承团队。
3.努力构建铜仁傩戏教育传承场域
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以社会为主体,职业院校和社会等多方共建教育传承场域。加强与企业等社会各界联系,形成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建设铜仁傩戏教育传承基地。
4.以铜仁傩戏传承人为主体,职业院校师生和社会等多方共育教育传承载体
科研、教育是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各类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可以多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例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为活动载体,以“濡化”的形式让铜仁傩戏教育传承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文化。
5.文化引领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
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深度研究铜仁傩戏班子的传承方式及传承亮点,反思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借鉴铜仁傩戏班子传承及傩面具雕刻技艺传承的“工匠精神”,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
从以教育传承铜仁傩戏为例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的实践中,总结可得职业教育传承铜仁傩戏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以地方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人文素养,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提升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铜仁傩戏的地方特色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化,拓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3)教育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切实履行地方院校传承地方文化的伟大使命。(4)创新传承铜仁傩戏模式,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上一篇: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四举措
- 下一篇:校园文化交融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