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特色雕塑的设计分析 -凯发官方首页

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凯发官方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校园特色雕塑的设计分析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6-12 13:39:03来源:佚名 点击量:0

  一.校园雕塑的概念、作用、景观特色 
  1. 雕塑的概念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牙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校园雕塑作为雕塑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类型,是可长期置于校园空间中供师生观赏的实体造型艺术,因而有着特殊的置放环境和欣赏对象。这类物化了的精神载体以师生等知识人群为展示对象,承载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建构要素。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往往比较重视校园雕塑的规划和建设,志在凸显特定群体的精神特质、审美取向,以及高校本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2.校园雕塑的作用 
  当今校园的雕塑在空间和区域内具有显著的特征标示作用。就校园总体格局而言,校园雕塑的置放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凸显现有的空间特征,烘托高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就雕塑本体而言,校园雕塑往往具有审美和教育两大作用。不少雕塑具有内化的纪念意义和主题寓意,可以创造和烘托某种气氛,对师生起到感染、教育和激励的作用。另外,有些雕塑会被赋予一定的使用功能,并被设计成具有特殊形态的小品。 
  3.大学校园景观特点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上的大学校园,是通过外在物质构成要素的形态来反映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概括起来,这些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人文和社会三大类。在制约校园景观特色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其次,文化背景对校园环境景观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含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总会在世界各大学校园的环境景观形态上留有痕迹。再次,大学校园建设受政治、经济影响仍然很大。校园规划、建筑单体和环境景观形态都有着清晰的时代烙印。这三类影响因素中的各因子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最终决定了大学校园的环境景观形态。 
\   
  二.校园雕塑的设计原则 
  1.总体原则 
  校园雕塑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个体创作的微观思路,而最好能坚持宏观格局的把握同微观环境的塑造相结合,将环境规划同雕塑创作相结合”的总体原则。这一原则虽然也涉及校园雕塑的个体创作问题,但更强调雕塑的选题、等级、布点等重要方面。 
  2.主题突出、内容独特 
  在作品的选题上,从校园文化中提炼并遴选与本校有关的。知名人士、历史事件,雕塑主题突出、内容独特。如北京大学李大钊雕像、清华大学朱自清和吴晗雕像、武汉大学李四光骑驴选址雕像、河南大学林伯渠雕像、中央音乐学院聂耳石雕、南京林业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设置的我国著名林业专家梁希教授雕像。同时雕塑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具有个性、时代等特征。如武汉大学闻一多雕像其表现革命者对旧社会的深忧。 
  3.雕塑选题形式 
  (1)人物塑像: 
  人物塑像可分为伟人、历史人物、科学家、抽象人物等形式。如广州、珠海、台湾三所中山大学的孙中山先生塑像。许多院校设置的毛泽东塑像、厦门大学鲁迅塑像等。有些院校设置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雕像。医学院校设置李时珍、华佗塑像,河北大学设置的祖冲之塑像等等。抽象人物并不涉及具体人物,是以概念化的人物为主题,主要烘托校园的环境气氛。 
  (2) 纪念雕塑: 
  纪念性雕塑一般纪念某个人物的历史事件。如清华大学的“三•一八”断柱碑、北京大学“一二•九”纪念碑、天津大学百年校庆纪念亭中的四块纪念碑、西安交大迁校纪念碑。 
  (3) 寓意雕塑: 
  利用雕塑的形态表达一个特定含义。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前以钥匙为主的雕塑,寓意开启知识的宝库。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前校友捐资修建的“饮水思源”雕塑,寓意母校的培育之恩。许多院校主题向上的抽象雕塑,寓意积极向上。 
  (4)装饰性雕塑: 
  利用雕塑的形态美化环境,创造或烘托气氛。如天津大学建筑馆前,设置了一座中国的斗拱和西洋古典建筑的雕塑,注示了主体建筑的内涵。深圳大学办公楼前以校训为主题的装饰性影壁浮雕。 
  2.造景手法多样化 
  从雕塑在校园景观的地位大多为主景,但有少量配景和背景。从雕塑周围环境上应有必要配景。运用创造前景、背景等必要配景手法,既能增强校园雕塑的艺术感染力,又能协调校园雕塑与校园环境,使之融为一体。 
  另外,在校园内一个小环境里最好只设置一座雕塑,使其成为该环境中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对校园雕塑,特别是具体校园雕塑,不宜成排成列集中布置,因为每位具体人物的特性等各方面不尽相同,集中布置难以做到协调统一。如果将多座校园雕塑布置在一个小环境中,采用同种雕塑材料及表现形式,必将形成“墓地化”特征,难免会成为败笔。 
  3.材料应用的多样化 
  材料应用的多样化是指传统材料(主要有石、水泥、木、铜、。铁等。)和现代材料(塑料、玻璃、钢铁、合金,光、电等)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校园雕塑的取材突破了传统的石、铁、铜等材料,向多种用材方向发展。从而为校园雕塑的创作手法、工艺手段等提供了较大空间。如武汉大学周更生雕像用钢化玻璃刻雕像说文作背景,创作形成新颖。 
  4. 人、雕塑、环境的互动 
  人是环境的中心,又是环境整体中的一部分,人、雕塑、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助并且循环的过程,人创作了城市雕塑,而环境给雕塑提供了“归宿”,雕塑因而成为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另一方面,环境借助雕塑语言更为深刻明确的思想观念,提升了自身的质量与品位,人又从环境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快乐与审美,在满足人们对环境需求的同时,城市雕塑也在不经意中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人塑像了城市雕塑,雕塑也塑造着人。人、雕塑、环境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校园雕塑与人、环境的互动,雕像体验和感知过程,不仅依靠视觉感受,而且依靠触觉的体验,通过对人物实体雕搂一搂、抱一抱、摸一摸,在雕像与人体相接触、相感应、相比较的过程中,引发人心灵潜层本能的情感反应,从而产生互动。 
  5.适宜观赏位置 
  人的视角可分平视、仰视和俯视。任何校园雕塑必然存在着一个视觉最好的最佳视角,因此,在确定雕像的具体位置时,应该把最佳视角安排在人流最大的方向,并且,在雕像周围做一些必要的建筑和绿化处理,以便把人流引导到最佳的方向。 
  观赏人在不同的观赏距离,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达到不同的目的。在三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可观看到景物的全貌及周围环境;二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基本能看到景物整体;一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只能看到景物局部或细部。充分利用这一原理,根据校园雕塑的不同表现需要,设置最佳的观赏视距。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雕塑运用可以提高大学校园本身的育人环境和文化品位,也可以提高大学所在城市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培养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形成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