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润育仁爱、泽能立远|滁州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 通知——北京金火炬环境06-22
- 不同风格的校园休憩座椅05-25
- 打造以“爱”为核心的校05-13
- 墙文化|不一样的“隔离”05-09
- 你知道未来学校的样子吗04-29
民办学校文化建设的功能与优势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5-23 15:01:49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我国民办教育自改革开放恢复发展以来,不少民办学校在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文化强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当前全国上下倡导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正逢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全面实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民办学校加强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办学校文化建设的功能
(一)民办学校相对远离政府的监管,更需要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
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政府对民办学校给予的直接资助少,民办学校人财物基本都由民办学校自行负责,且各级民办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配备较少,管理力量薄弱。因此,尽管制约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相对公办学校来说,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宽松得多。这种情形对民办学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办学校可以因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各自特色;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民办学校容易走弯路,违规办学行为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民办学校开展文化建设,从教育方针政策中,从市场规律中,从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规律中,从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吸收有机成分,形成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精神文化,构筑广大师生共同的愿景,形成学校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民办学校师资建设存在瓶颈,更需要发挥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
民办教育兴起的前20多年,吸纳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但由于社会对民办学校的偏见、民办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没有落实等原因,导致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民办学校的最大难题,具体表现为“不齐”“不高”“不稳”的特点。“不齐”体现在学校虽有骨干教师,但以新入配的缺少教学经验的大学生毕业生居多;“不高”是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不稳”主要是民办学校教师跳槽的多,考取编制进公办学校的多,因此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在职教师校龄长的不多。有些民办学校教师的年流动率甚至达到30%,随着近年政府对公办教育财政投入的加大,公办学校教师待遇提高,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新建公办学校增多,公办教师需求量加大,民办学校教师向公办学校的流动更频繁,民办学校教师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若想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除了向政府呼吁支持外,很有必要发挥学校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即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打造和团结一批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认同民办学校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能够长期坚守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
(三)民办学校社会影响力不足,更需要发挥文化的品牌形象功能
与传统私学和国外经济发达的私立学校不同的是,我国民办教育绝大多数为投资,极少数是捐资,举办者基本上有收回出资、获得合理回报的打算,这与从法律形态到人们的观念一贯推崇的教育公益性相冲突,而且民办学校没有政府的信用作为依靠。因此,大多数民办学校没有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在同等条件下,家长会为孩子优先选择公办学校入学,教师会优先选择公办学校就职,政府和社会也会优先选择公办学校资助或捐赠。同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民办学校,40年来经过大浪淘沙,至今为止,办学历史较长的民办学校已为数不多,大多数没有经过时间磨砺和积淀的民办学校难以形成社会影响力。鉴于此,民办学校领导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进行文化设计,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同时发挥文化的传播、辐射功能,克服时间上的局限,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民办学校受行政干预少,更能发挥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民办学校获得政府直接和间接的资助少,受到政府行政干预比较少,除极少数学校获得少量要求专款专用的民办教育发展资金外,几乎所有的办学经费都是自筹而来,因而民办学校的经费基本上可以自由支配。同时教职员工也是自己聘用、自主调配和管理。因而,民办学校可以建设特色浓厚的学校文化。精神文化方面,可以建立与举办者教育理念相符的核心价值观;物质文化建设上,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调集经费,配备相应的硬件投入;队伍建设上,可以自主录用、培训、提拔认可学校价值观、符合学校价值要求的教职员工。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只要合理科学,基本上能够得以顺利推行和落实。相比而言,公办学校在以上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种种限制。
(二)民办学校办学时间不长,更有自主进行文化设计的余地。
民办学校建校历史普遍不长,最长的不过40年,绝大多数是10年左右,今后还将会有新的民办学校陆续创立,可以说,民办学校不存在历史的包袱,可以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民办学校,从学校筹建开始,就可以系统地进行文化建设设计和规划,并有计划、分步骤全面实施。
(三)民办学校的生存压力大,文化兴校的动力更充足
这本来是劣势,但也是最大的优势,所谓“穷则思变”“有压力才有动力”。除上文提到的压力之外,民办学校还存在以下压力:一是资金压力。如前所述,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所需资金基本上靠自筹,而且几乎全靠学费收入,因生源下降、资金链断绝而倒闭的学校不少。二是竞争压力。民办学校面临的竞争压力普遍较大,这种竞争有来自公办学校的,有来自同类民办学校的,还有来自跨行业或跨国投资教育的企业。三是政策压力。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办教育是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认识不够,将民办教育的发展与公办教育对立起来,发展政策上公办与民办区别对待,对于公共财政引导、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更是难以到位。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民办学校生存压力比公办学校大许多,因而文化兴校的动力比公办学校更加充足。
一、民办学校文化建设的功能
(一)民办学校相对远离政府的监管,更需要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
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政府对民办学校给予的直接资助少,民办学校人财物基本都由民办学校自行负责,且各级民办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配备较少,管理力量薄弱。因此,尽管制约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相对公办学校来说,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宽松得多。这种情形对民办学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办学校可以因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各自特色;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民办学校容易走弯路,违规办学行为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民办学校开展文化建设,从教育方针政策中,从市场规律中,从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规律中,从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吸收有机成分,形成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精神文化,构筑广大师生共同的愿景,形成学校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民办学校师资建设存在瓶颈,更需要发挥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
民办教育兴起的前20多年,吸纳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但由于社会对民办学校的偏见、民办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没有落实等原因,导致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民办学校的最大难题,具体表现为“不齐”“不高”“不稳”的特点。“不齐”体现在学校虽有骨干教师,但以新入配的缺少教学经验的大学生毕业生居多;“不高”是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不稳”主要是民办学校教师跳槽的多,考取编制进公办学校的多,因此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在职教师校龄长的不多。有些民办学校教师的年流动率甚至达到30%,随着近年政府对公办教育财政投入的加大,公办学校教师待遇提高,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新建公办学校增多,公办教师需求量加大,民办学校教师向公办学校的流动更频繁,民办学校教师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若想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除了向政府呼吁支持外,很有必要发挥学校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即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打造和团结一批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认同民办学校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能够长期坚守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
(三)民办学校社会影响力不足,更需要发挥文化的品牌形象功能
与传统私学和国外经济发达的私立学校不同的是,我国民办教育绝大多数为投资,极少数是捐资,举办者基本上有收回出资、获得合理回报的打算,这与从法律形态到人们的观念一贯推崇的教育公益性相冲突,而且民办学校没有政府的信用作为依靠。因此,大多数民办学校没有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在同等条件下,家长会为孩子优先选择公办学校入学,教师会优先选择公办学校就职,政府和社会也会优先选择公办学校资助或捐赠。同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民办学校,40年来经过大浪淘沙,至今为止,办学历史较长的民办学校已为数不多,大多数没有经过时间磨砺和积淀的民办学校难以形成社会影响力。鉴于此,民办学校领导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进行文化设计,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同时发挥文化的传播、辐射功能,克服时间上的局限,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民办学校文化建设的优势
(一)民办学校受行政干预少,更能发挥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民办学校获得政府直接和间接的资助少,受到政府行政干预比较少,除极少数学校获得少量要求专款专用的民办教育发展资金外,几乎所有的办学经费都是自筹而来,因而民办学校的经费基本上可以自由支配。同时教职员工也是自己聘用、自主调配和管理。因而,民办学校可以建设特色浓厚的学校文化。精神文化方面,可以建立与举办者教育理念相符的核心价值观;物质文化建设上,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调集经费,配备相应的硬件投入;队伍建设上,可以自主录用、培训、提拔认可学校价值观、符合学校价值要求的教职员工。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只要合理科学,基本上能够得以顺利推行和落实。相比而言,公办学校在以上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种种限制。
(二)民办学校办学时间不长,更有自主进行文化设计的余地。
民办学校建校历史普遍不长,最长的不过40年,绝大多数是10年左右,今后还将会有新的民办学校陆续创立,可以说,民办学校不存在历史的包袱,可以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民办学校,从学校筹建开始,就可以系统地进行文化建设设计和规划,并有计划、分步骤全面实施。
(三)民办学校的生存压力大,文化兴校的动力更充足
这本来是劣势,但也是最大的优势,所谓“穷则思变”“有压力才有动力”。除上文提到的压力之外,民办学校还存在以下压力:一是资金压力。如前所述,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所需资金基本上靠自筹,而且几乎全靠学费收入,因生源下降、资金链断绝而倒闭的学校不少。二是竞争压力。民办学校面临的竞争压力普遍较大,这种竞争有来自公办学校的,有来自同类民办学校的,还有来自跨行业或跨国投资教育的企业。三是政策压力。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办教育是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认识不够,将民办教育的发展与公办教育对立起来,发展政策上公办与民办区别对待,对于公共财政引导、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更是难以到位。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民办学校生存压力比公办学校大许多,因而文化兴校的动力比公办学校更加充足。
-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思维
- 下一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课余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