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润育仁爱、泽能立远|滁州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 通知——北京金火炬环境06-22
- 不同风格的校园休憩座椅05-25
- 打造以“爱”为核心的校05-13
- 墙文化|不一样的“隔离”05-09
- 你知道未来学校的样子吗04-29
规划与建设并行,打造新校园文化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3-18 14:26:04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深刻认识到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一方面,规划为先,投入资金,全面改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挖掘乡土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素质、凝聚合力。近两年来,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牌,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校园文化硬件设施
重视校园环境的改造和校内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了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先后争取到多家企业捐款46万以及上级各有关部门数十万元的拨款,学校利用这些经费先后重建了学校大门和门房改变了原来破烂不堪的形象;开通了校园广播系统;每个班级配备了大屏幕彩电、电脑、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安装了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库;新做了“两版两图”和镀铜字体最新“教育方针”;在学校大门口安装了近4平方米电子板屏幕;争取项目新建了宿舍楼和综合楼并添置了各类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师生办公和学习的条件等等。
1.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学校开辟出一个个绿化带,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进行无限内容的校园文化宣传。如,利用围墙体、校舍墙壁、树木花草丛中等处制作文化墙、文化宣传牌、标语等,进行校园文化宣传,争取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如以“国学经典”为主题,利用围墙制作了大面积的文化墙,宣传孔孟教育思想;以《三字经》《弟子规》及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为内容,制作了教学楼走廊文化宣传栏;在教学楼每层走廊的天花板上悬挂了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并在教学楼楼梯和走廊墙壁上挂了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在新建综合楼走廊墙壁上悬挂各种教育名言等。
2.景观设计,激励学生学习名人精神
在操场四周安放了8尊名人雕塑,并镌刻名人事迹简介和名言,激发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从名人身上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如今走进校园有花草树木相间的绿化带,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宣传墙和宣传专栏,醒目的校训,孩子们的读书宣言,以及在楼梯口、过道旁、水槽边等处都能看到温馨的提示语和宣传牌。特别是教学楼楼梯口新建立了“快乐读书屋”和“星星读书屋”,学生在课间可以信手拿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翻翻、看看,增长一点课堂之外的知识。
二、努力营造文化氛围,积极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
1.打造平台,广泛开展特色活动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举办趣味运动会,如“螃蟹快跑、过障碍迎面接力、三人四足、袋鼠搬家、大丰收、跳长绳和拔河”等,比赛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趣味。进一步落实并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使他们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国学经典教材校本课程,利用晨会课进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还组织开展了诸如“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展才艺庆六一”等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2.明确目标,加强“三风”建设
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共同探讨分析了对于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规划了发展前景、办学目标,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办学特色,提出了“以管理夯基础、凭质量上台阶、靠特色得声誉”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健康、活泼、求真、创新”为校训;以“为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进步”为办学目标。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校风;“踏实严谨、爱生敬业”的教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索”的学风,并成为全体师生的座右铭。
三、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学校通过教代会、行政会议、全体教师会议等渠道广泛听取各方不同意见与建议,努力做到让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在出台前都通过广泛听取民意,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各类师生安全管理制度等,不断地使原有的制度与时俱进,更合时宜,更加具有操作性、实效性,更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更能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
一、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校园文化硬件设施
重视校园环境的改造和校内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了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先后争取到多家企业捐款46万以及上级各有关部门数十万元的拨款,学校利用这些经费先后重建了学校大门和门房改变了原来破烂不堪的形象;开通了校园广播系统;每个班级配备了大屏幕彩电、电脑、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安装了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库;新做了“两版两图”和镀铜字体最新“教育方针”;在学校大门口安装了近4平方米电子板屏幕;争取项目新建了宿舍楼和综合楼并添置了各类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师生办公和学习的条件等等。
1.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学校开辟出一个个绿化带,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进行无限内容的校园文化宣传。如,利用围墙体、校舍墙壁、树木花草丛中等处制作文化墙、文化宣传牌、标语等,进行校园文化宣传,争取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如以“国学经典”为主题,利用围墙制作了大面积的文化墙,宣传孔孟教育思想;以《三字经》《弟子规》及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为内容,制作了教学楼走廊文化宣传栏;在教学楼每层走廊的天花板上悬挂了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并在教学楼楼梯和走廊墙壁上挂了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在新建综合楼走廊墙壁上悬挂各种教育名言等。
2.景观设计,激励学生学习名人精神
在操场四周安放了8尊名人雕塑,并镌刻名人事迹简介和名言,激发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从名人身上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如今走进校园有花草树木相间的绿化带,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宣传墙和宣传专栏,醒目的校训,孩子们的读书宣言,以及在楼梯口、过道旁、水槽边等处都能看到温馨的提示语和宣传牌。特别是教学楼楼梯口新建立了“快乐读书屋”和“星星读书屋”,学生在课间可以信手拿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翻翻、看看,增长一点课堂之外的知识。
二、努力营造文化氛围,积极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
1.打造平台,广泛开展特色活动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举办趣味运动会,如“螃蟹快跑、过障碍迎面接力、三人四足、袋鼠搬家、大丰收、跳长绳和拔河”等,比赛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趣味。进一步落实并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使他们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国学经典教材校本课程,利用晨会课进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还组织开展了诸如“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展才艺庆六一”等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2.明确目标,加强“三风”建设
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共同探讨分析了对于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规划了发展前景、办学目标,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办学特色,提出了“以管理夯基础、凭质量上台阶、靠特色得声誉”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健康、活泼、求真、创新”为校训;以“为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进步”为办学目标。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校风;“踏实严谨、爱生敬业”的教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索”的学风,并成为全体师生的座右铭。
三、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学校通过教代会、行政会议、全体教师会议等渠道广泛听取各方不同意见与建议,努力做到让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在出台前都通过广泛听取民意,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各类师生安全管理制度等,不断地使原有的制度与时俱进,更合时宜,更加具有操作性、实效性,更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更能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
- 上一篇:校园文化创意商品的设计与开发
- 下一篇:立足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