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阁下访问金火炬校园文化建设公司凯发官方首页官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加入收藏|联系凯发官方首页|
关于凯发官方首页
企业微信平台
成功案例
免费400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简体中文 > > 正文

新闻动态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凯发官方首页

时间:2013-12-04来源: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及基本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指校园中具有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或是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荷兰管理心理学家霍夫斯坦特认为:这种文化氛围、传统或环境使之与其他组织或人群区别开来,人们通过加入一个组织而在有意或者无意之中坚持着自己所在共同体的价值与信念,这种价值和信念对人们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必然渗透于管理和学校(组织)运行的全过程,任何组织(学校)成功的运作,必须充分重视校园(组织)文化的建设。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校园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的领域。校园文化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学生接受教育,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天津南开中学曾在教学楼前竖起一面镜子,上面写有四十字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作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因此,在他的光辉一生中永远保持了举世公认的优美气度和伟人风范。由于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在于熏陶,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因而能避免单纯的正面教育所引起的逆反心理,收到正面教育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一踏入校门就会进入一种氛围,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校园文化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声润物的三春雨,有心护花的二月风”,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染过程。正因为如此,建设良好的、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
1、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的作用,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保持健康的心理,激发起对职业的热爱。
由于,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积淀,是经历许多人呕心沥血的匠心独运。因此,每当一种校园文化形成之后,必将对受教育者起到永久的导向作用。学校的历史愈悠久,那么他的文化就越显深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久远的。它看似流水一样清淡,但却能在无形之中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发掘并不断矫正他们的人生目标。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改善其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有的学校开辟了校友事迹陈列馆、请来了毕业生为新生介绍自己成功的足迹。再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要邀请金融专业的在银行工作的毕业生为新生作报告,新生们从中了解到,成都市几乎每一个储蓄所都有该校的毕业生。不少毕业生成为了行家、理手。他们深切的感受到:社会是需要我们专业的,同时也需要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只要努力,高职生也能成功,这种导向作用影响是巨大的,将激发起对职业的热爱。
2、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者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者非原有经验去顺应。即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校园文化可以说是这种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在学校的集中体现。职业院校新生对相关职业的了解是比较肤浅的,不深入的,而良好的、具有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将丰富职业院校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有助于完成对专业知识认识的意义构建。如,不少职业院校营造了很好的职业文化氛围,有仿真的实作室、实训基地,有高年级学生参与行业活动的图片展览,学生自然会受到强烈地感染的,并积累职业的初步经验,这些是专业知识建构的基础。
3、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突出职业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对的完成性教育,学生通过短短的2、3年时间的学习,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劳动大军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虽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但更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由于校园文化有一种潜在的感染能力,其直观性将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我院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成立了学生物业管理公司,按照物业管理公司的运做管理学生公寓,构成了具有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恰是一种学生喜欢的,有助于增强职业信心和坚定职业理想。又如,举行行业的成功知名人士或专家报告会,观看行业发展影像资料等方式,展示职业的美好前景,均能够蕴酿良好的校园职业氛围,提升职业诱因价值。曾经一职业院校请了一著名推销员作报告,新生直观地了解到社会上优秀营销人员的缺乏,以及优秀营销人员普遍创造价值是一般人员的3000倍的实事,不少新生得出结论:营销事业大有可为。激发起学习销售专业的激情,强化了其职业理想的树立。
三、职业院校如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体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指营造、参与校园文化的校园人,这些校园人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在营造、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客体,就是指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校园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构成了校园文化客体的组成部分。当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时,他们是主体;当他们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时,他们又是客体。
从校园文化的主体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重在发挥学生、教师、服务人员和管理者的作用。
(1)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校园文化的主体--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而展开。
职业院校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而展开,必须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并且与学生的专业密切联系。
如,可以充分运用榜样对校园文化影响。一些有一定历史的职业院校学校,培养了不少劳动模范、服务明星、技能大赛的得主,这对于职校生无疑有巨大的影响。
又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通过“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示范制”,逐渐形成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局面。通过健全党员理论培训制、在宿舍的适当位置悬挂党员标志牌、实施学生党员监督制、建立学生党员信息反馈制、实施学生党员考核制,使大学生党员达到五个要求,即:思想上更先进、学习上列前茅、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上作模范、身心上要健康。从而引领先进校园文化。
再如,可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如学校学生会可以办校报,专业部组织相应的专业学会,“演讲协会”、“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报”、“专业协会”“英语之角”“武术学会”等等。由于学生社团的志趣相融作用,社团活动不仅能使社团成员态度趋于一致,步调走向一致,使社团成员相互鼓励,增强信心与力量,而且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校园文化的主体的建设,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那就是学风与教风。教师作为学生行为的榜样,在扮演角色时,其榜样作用被看作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教师对他所教学科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态度也会成为社会和学生的榜样,都会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职业院校教师除一般意义上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有教师的一般教育、教学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在职业能力方面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迫切需要职业院校教师在成为“双师型”教师方面下功夫。由于历史的原因职业院校教师从行业人事到专业课教师的是少数,要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培养政策。到大学、行业、请专家和优秀教师讲学、安排教师外出进修等形式,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更好地发挥其榜样作用。
(3)合理利用校园文化的客体因素
职业院校受其培养目标决定,与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校园文化的客体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因素等等。如,可以通过学习16大的精神、全国职教会的精神、介绍职业准入情况、分析就业形势、介绍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参与西部论坛等与学生有关的内容烘托出浓浓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氛围。
2、把握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重在深层次的建设
校园文化和其它社会文化一样,包含三个层次的同心圆。即浅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面文化。
最外层是浅表层文化,也称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它构建了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能体现出校园文化主体的某种价值观和信仰。它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建筑物、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壁画等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的直观形象。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一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校园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养成在文明、整洁、和谐、清新的环境中工作的习惯。具体可以在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包括合理划分保洁区、食堂管理、垃圾袋装化等)、组织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美化绿化校园等方面营造职业院校学校校园物质文化。
中层面校园文化又称校园制度文化。一个学校如果仅有优越的环境,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学校纪律涣散、秩序混乱,就不可能使学生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过“人生而有文化,文化生而有约束”。校园文化通过其制度文化对其主体的约束是不言而喻的。在形成职业院校制度文化时,一定要注意“度”,让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切忌过于严格,拔苗助长。另外,职业院校的制度文化应当结合职业特点,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丰富职业内涵的制度。如,现在不少职业院校里日趋完善的社会实践制度、专业能力训练制度以及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制度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借鉴行业的管理制度。如,出勤制度、工作业绩的科学考核、文明服务公约等等,这些均体现了职业院校学校制度文化与行业结合的特点。
深层面的校园文化又称校园精神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校风、价值观念等。校风作为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综合、整体地反映。它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也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综合反映。
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之间密切相关、彼此影响和制约,学风是校风建设的归宿,教风是校风建设的主导因素,领导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因此,职业院校深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校风建设。
3、职业院校深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校风建设
(1)明确职业院校校风建设的目标,提出校风建设的具体要求。
校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国家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院校学校的具体化。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务必使确定的目标既有先进性,又有现实性;既有指引方向、动员师生员工的作用,但又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可以以校训的形式明确、简练地表述出校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便于师生员工理解、记忆。如,有的职业院校学校就提出“服务社会、造福学生”;“文化基础,确保扎实;职业技能,力争优秀;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职业道德,深入细致”既反映了社会对职业院校学校人的基本要求,又反映职业院校学校的基本特点。
(2)认清校风的层次特点,抓校风建设的关键--领导作风,带动培养教风、学风。
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集合为整个学校的校风。其中,领导作风属于最高层次,对形成什么样的校风起关键作用。特别是校长(系、部领导)的作风决定领导集体的作风。而连结学校领导和学生的枢纽是教师,是从事培育学生学风建设的主导,有什么样的教风,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风。如,有的职业院校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下班级制度、上课制度、联系行业制度,使学校领导勇于负责,成为职业院校学校工作的行家、理手。学校领导除了首先抓好领导集体的作风建设外,关键在于抓好教风,教师的教学不仅要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职业、专业的特点要求,具有现代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明确现代教育的使命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3)创建良好的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激发学校师生养成优良的作风
校风的形成,是学校师生对优良作风学习和认同的结果。在初始阶段,需要一个有组织的教育、提倡、感染的过程,满足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制度性的措施,加以巩固,最后形成学校共同的精神风貌。职业院校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富于激情、善于模仿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向上的内在需求。如,开展服务规范比赛、礼仪比赛、职业技能比赛、校园销售网建立,校园网站的维护,社会服务活动等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搏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弦,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4)注重职业院校学校校风的养成教育,贵在持之以恒
优良校风的培养,需要经过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意志的努力和行为的锻炼,才能逐步养成全体成员共同的习惯和风尚,形成学校统一的舆论和风气。由于不少职业院校学生行为习惯本来就不太好,更需要在校风养成方面作艰苦的工作特点,从一点一滴的培养做起,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如,加强着装、清洁、作业、纪律、礼仪、出勤、服务规范等常规的教育、沟通和检察,把思想教育同常规管理结合起来,既扎扎实实,又讲求实效;要善于把合乎共同理想、目标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变成全体师生自觉的追求,先进苗头一经出现,就要加以肯定、表扬,予以提倡,形成风气。如,许多职业院校每日常规训练都要几次检察,每日规定时间练习技能,每周进行专业服务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强化中,逐渐养成。当然,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三自”教育服务自己。
总之,通过加强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上,仅仅从主体、层次、作用等角度探讨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规律,从整体上讲,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