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要切实保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
⒈在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文化起着独特的社会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儒家文化孕育中华一族,佛教文化滋润南亚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培育欧洲文明等。
⒉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校园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有四个独特的功能:陶冶功能;社会化功能;教育促进功能;导向功能。
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无声的课程,我校是新创办的重点窗口学校,更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通过“全局性规划、高起点设计、内涵化积淀、特色性布置”来营造氛围,打造精品。
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件”建设,也即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地等;另一个是“软件”建设,也即软环境建设,如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
我校作为江苏省示范初中、园林式单位、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学校,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引领,以“更快、更高、更强、更美”的学校精神为目标,本着“坚持正确导向、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志趣特长、优化育人环境”的校园环境建设理念,探索性地做了许多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学校特色的工作,使学校的教育内涵日趋丰富,文化品味不断提高。
(一)精心设计,建造优美自然环境。
⒈建筑设计,独具风格。
我校的校舍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宽博、大气、雅致的建筑设计理念,矗立在我们目前的是一组雄伟、壮观的现代欧式建筑群,绿砖白壁、红墙紫瓦,相映成趣,和谐统一;宽大的广场,流线型的连廊,超宽的校门和综合楼的跃层门厅前后呼应;镶嵌在楼顶建筑物里的两面大钟,宛如慈祥的时光老人,无时不在提醒着全体师生“光阴似箭时不待我,岁月如梭切莫等闲”……学校创办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日、加、蒙、台湾和内地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考察团6000多人次,都对我校的建筑设计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一位来自美国的教育学博士、建筑学硕士作出了这样由衷的赞叹:“我跑了世界各地60多所学校,宜兴外国语学校是我见到的建筑设计最漂亮的学校之一”。
⒉自然环境,优美怡人。
几年来,学校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绿化、净化、美化”上下功夫,假山奇石,小桥流水,曲池喷泉,相映成趣;校园道路,各有其名;杨柳依依,绿草成茵,鲜花四季开放,特别是金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校园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萌,秋有果,冬有青”的怡人景象。
(二)精雕细琢,营造浓郁人文环境。
⒈注重整体营造。
学校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着力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充分体现“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墙一砖都育人”环境育人理念。当你踏入校门之时,首先进入你视线的是一块精美的提示牌:“迎着朝霞来,想想你今天该做些什么?踏着夕阳归,想想你今天收获了什么?”她向师生们昭示着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收获;校门东侧假山上醒目的校训“塑完美之人格,求渊博之学识”,校门西侧的两棵世纪树以及树下的巨石上铭刻的学校生日无不激励着师生们与时俱进、为校争光,同创生命历程的辉煌;在东西走向的连廊上,横挂着红色的学校办学理念主题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施教,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基”;显眼的墙上布置了“求真、求实、求新”校风和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字牌;每一条道路都给予命名,每一种植物都挂牌介绍;最近学校将建设校园音响系统,原来上下课刺耳的电铃声将变为动听的音乐铃,课余时间,漫步在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着每一个外国语学校学子,起到了很好的育德功能。
⒉建立主题走廊(墙)。
全校现有九个年级,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 特点和需求差别很大,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营造外语特色氛围的需要,依据学校行政楼和中、小学部的建筑像一只展翅的雄鹰这一特点,确立了不同的主题走廊。如英语走廊:建在进校后到生活区的主干道上;英语情境对话走廊:设在各年级走廊内;宜兴院士墙:主要建在初中部教学区;宜兴将军墙:主要建在小学部教学区,艺术大师墙建在综合楼等。这些匠心独俱的设计,对师生们起着巨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⒊体现主体参与。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们就做了这样的尝试。每班教室的国旗、学习园地、公告栏、英语角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你会发现,由各班师生共同确立的“成长天地”、“特色展示”却体现着各自的风格与追求:展示班级荣誉的园地闪耀着不同的名字:“我们的骄傲”,“成长的足迹”,……各班还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设置了一系列专栏,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了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爱国、爱校、爱班之情油然而生。
⒋追求高雅理趣。
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健康的方向,学校注重用健康向上的语言、图片充实文化阵地,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导向性、激励性。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楼梯口、走廊中、草坪里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充满睿智哲理的名言、警句和话语,读来都给人以思考、启迪和激励,使得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如“自尊、自觉、自制,从三者可引致生命的崇高境界”(英 但尼生)、“人的永恒的幸福不在乎得到任何东西,更在于献身于比自身更伟大的事业”(印泰戈尔)、“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上下楼梯轻声漫步”等;在教学楼内,周培源等19位宜兴籍两院院士、马苏政等9位将军、徐悲鸿等十多位艺术大师的巨幅相片及成就介绍,每天都吸引众多师生关注的目光,他们面对大师、心仪将军,内心涌起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还处处可见学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名人画像、大师力作,这些文化大餐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食堂的文明用餐公约和宿舍公约对学生的用餐纪律和生活自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要求,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培养独立自理能力。
(三)精心组织,塑造一流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主旋律;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感情,增强师生职工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建文明校风、共创美好未来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着力点。通过努力,学校已逐步形成“更快、更高、更强、更美”的校园精神。
⒈大力建设“文化长廊”。
学校充分发挥校史陈列室、名师栏、宣传窗、黑板报、阅报栏、英华广播电视台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新成绩,大力弘扬“更快、更高、更强、更美”的主流思想,加强对校内报刊《树人》、《探航》、《英华报》及英华广播电视台的管理指导,树立典型,多出精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⒉努力建设精神家园
学校着力增强全校师生职工“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确立校训、校徽、校旗等校园主体文化作品;编写校史、学校大事记,以“可爱的校园”为题的校本课程正在编写中,并抓住学生评“三好”、“优干”、入团、入队等关键点开展好爱校建校的教育活动。一是新生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校园、校史陈列室,优秀毕业学生等事例介绍,使刚入校的新生接受特定的校园文化熏陶,产生爱校之情。二是通过塑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先进典型人物,使校园精神和塑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毕业学生即将告别校园,举行告别仪式,进行“今日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的适时教育活动。四是重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倡导大家为“更快、更高、更强、更美”的精神目标去努力、求发展。通过这些工作,力求使全校师生了解本校的历史和现状,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珍惜学校荣誉,凝聚一心,团结一致,共创学校美好未来。
⒊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学校为使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激发师生活力,倡导学校精神,常常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系列活动、特色教育活动和科体艺术活动。如以“学科学、用科学”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热爱他人、助人为乐”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国庆系列教育活动等,特别是开展了以“我爱我校”为主题的爱校活动,每年一次的以“中秋月儿圆,校园情意浓”为主题的赏月联欢晚会,校园“英语节”和“体育节”等特色性主题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塑造学校精神这一主题,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比赛,英语情境对话比赛,元旦歌咏比赛,组织书画摄影活动和器乐比赛等,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了学生的青春活力和个性特长,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系列主题活动和丰富课余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落到实处,深层次地推进了校园精神的凝聚和塑造。
总之,我们将努力为师生创设一种健康向上、全面成长的“生态环境”,坚持以先进文化做载体,以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观念、行为、习惯、品格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品位,有效促进学生、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快速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美丽的花园、快乐的学园和精神的家园。
|
|
|
|
|
|
|
|
|
|